重题别东楼

东楼胜事我偏知,气象多随昏旦移。

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太守三年嘲不尽,郡斋空作百篇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只有我深知东楼的美好,它的景色随早晚变化多端。
湖水波涛翻卷衣物如重重叠叠的白色布帛,山峦起伏像绿色错落的屏风。
晴天海仙楼塔才清晰可见,夜晚江边女子的笙箫声才开始吹响。
春雨中人们聚在一起寻找煮蟹的灯火,秋风吹动旗帜在浪涛中翻滚。
宴会上喜欢女子新梳的云髻,更爱未起拍的霓裳羽衣曲。
太守在这里三年,欢笑与嘲讽都未尽兴,郡斋里只留下百首诗篇。

注释

东楼:指一处风景优美的楼阁。
胜事:美好的事情或景色。
气象:自然景象。
昏旦:黄昏和早晨,指一天的时间变化。
湖卷衣裳:形容湖水波涛翻滚的样子。
山张屏障:比喻山峦起伏如屏风。
海仙楼塔:可能是当地的一座名楼。
江女笙箫:江边女子吹奏的笙箫音乐。
星攒:星星聚集,形容雨后星空。
寻蟹火:在雨后找寻煮蟹的火光,一种民俗活动。
霞飐:霞光摇动。
弄涛旗:在波涛中舞动的旗帜。
云髻:古代女子高高的发髻。
霓裳:唐代的一种舞蹈,也指华丽的衣裳。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郡斋:太守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百篇诗:数量词,表示诗作很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感知和艺术表现。"东楼胜事我偏知"表明诗人对于东楼这一特定空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喜爱,这里的"胜事"可能指的是某种难以言说的美好感觉或是心灵上的满足。

"气象多随昏旦移"则是在说自然界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流转而不断变化,昏旦通常指的是黎明和黄昏,这里强调了光影与时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景象带来的影响。接着两句"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通过鲜活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景色人格化,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海仙楼塔晴方出"描绘了在晴朗天气中,海边楼塔的美丽景象,而"江女笙箫夜始吹"则是在说傍晚时分,江边女子开始吹奏笙箫,这两句通过对比照应,突出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独特情趣。

接下来的两句"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分别描写了春天细雨中寻找萤火虫的景象,以及秋季微风中轻拂云彩如同戏耍旗帜的情境。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小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这两句则是描写女性在打扮完毕后的优雅姿态,以及对于美丽衣裳尚未整理的喜爱之情。这里通过对女性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美好的感受。

最后两句"太守三年嘲不尽,郡斋空作百篇诗"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某一职位或地位的不满和讽刺,以及在闲暇时光中创作了许多诗歌。这里的"太守"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员,而"嘲不尽"则是对其工作内容或环境的不满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持有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闇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斋居偶作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

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

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

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

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留别

秋凉卷朝簟,春暖撤夜衾。

虽是无情物,欲别尚沈吟。

况与有情别,别随情浅深。

二年欢笑意,一旦东西心。

独留诚可念,同行力不任。

前事讵能料,后期谅难寻。

唯有潺湲泪,不惜共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

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

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

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

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