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

木端青崖轩,惨澹寒日暮。

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

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忧,颇识书上趣。

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形式: 古风

翻译

木端的青崖轩,夕阳映照显得凄清。
鸣鸠已安稳地筑巢,飞鹊还在寻找栖息的树枝。
世间万物受制于得失,这道理又如何衡量。
深知巧者劳心力,怎能违背自然法则。
长久没有心中的忧虑,渐渐理解了书中的深意。
尽管圣贤如山丘般崇高,但彼此心灵仍有所期待。

注释

木端:树梢。
青崖轩:青色的崖壁。
惨澹:凄凉、阴暗。
寒日暮:寒冷的傍晚。
鸣鸠:布谷鸟。
安巢:安定巢穴。
飞鹊:喜鹊。
求树:寻找树木。
物情:事物之情状。
限与夺:受制于得失。
兹理:此理。
奚以:何以。
据:衡量。
谅知:深知。
巧者:技巧高超的人。
劳:劳累。
违所赋:违背天命或预定的命运。
胸中忧:心中的忧虑。
书上趣:书中的趣味。
圣贤:圣人和贤者。
山丘:比喻地位崇高。
相望:遥望。
心或庶:心灵或许能相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南轩》。诗人通过描绘木端青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惨澹寒日暮"一句,形象地展示了夕阳西下时的阴郁之感。接下来,诗人借鸣鸠和飞鹊的行为,寓言世间万物对生存环境的依赖和争夺,感叹自然法则的无情。"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表达了对世间纷争的感慨,认为命运的安排难以违背。

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心境,虽然久无胸中的忧虑,却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领悟到圣贤们的智慧。最后两句"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仰慕,即使与圣贤相隔遥远,内心仍有所共鸣,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哲理诗,富有深沉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南湖行二首(其二)

东南溪水来何长,若耶清明宜靓妆。

南湖一吸三百里,古人已疑行镜里。

春风来吹不生波,秀壁如奁四边起。

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

求群白鸟映沙去,接翼黄鹂穿树飞。

我坐荒城苦卑湿,春至花开曾未知。

荡桨如从武陵入,千花百草使人迷。

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轻舟短楫此溪人,相要水上亦湔裙。

家住横塘散时晚,分明笑语隔溪闻。

形式: 古风

南湖行二首(其一)

二月南湖春雨多,春风荡漾吹湖波。

著红少年里中出,百金市上裁轻罗。

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旅唱吴歌。

放船纵棹鼓声促,蛟龙擘水争驰逐。

倏亲忽远谁可追,朝在西城暮南溪。

夺标得隽唯恐迟,雷轰电激使人迷。

红帘彩舫观者多,美人坐上扬双蛾。

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形式: 古风

南源庄

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

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

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

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

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

医闾在夷蛮,罗浮苦烟雾。

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

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悄然怪我思虑深,已欲摧倒闻猿树。

眼前了了破青阪,屈椽小栋随时具。

野柔川深春事来,笋鞋瞑戛青云步。

秫田试犊耕早风,茗圃分篮摘宵露。

竹林扫月散絺葛,雪艇搜溪出鲂鱮。

帽尘便可临水濯,里斗何妨闭门拒。

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

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

成家倘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

攘攘天地间,万类殊好恶。

欢合无一非,睽穷有百牾。

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

形式: 古风

将之浙江延祖子山师柔会别饮散独宿空亭遂书怀别

蜀客向何处,欲观浙江潮。

舣舟吴门栅,况会故人招。

置酒吴亭上,无人吹紫箫。

浩观万物变,飒尔生凉飙。

遂恐时节晚,芳兰从此凋。

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鸿鹄举千里,鸾凤翔九霄。

胡为蓬蒿下,日夜悲鹪鹩。

车马夕已还,行人亦飘飖。

浩然沧海志,寂寞守空宵。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