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河间王太守的勤勉与智慧,以及他对于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首句“河瀛望巴借深筹”,以“河瀛”象征广阔的治理范围,“巴借深筹”则展现了太守在策略上的深思熟虑。接着“樗栎还勤药笼搜”,通过比喻,表明太守不仅在政务上用心,连草药的搜集都亲自参与,体现了其对民众生活的细致关注。
“朝以扁公为太守,天教赤子作桓侯”两句,将太守比作扁鹊这样的名医,暗示其治理才能如同良医般能治愈百姓的疾苦,使民安乐。接下来“同人犹自称秦越”,可能是在表达与同僚之间的差异,或是自谦之语,强调自己与他人不同之处。
“运腕先须问乐愁”则揭示了太守在处理政务时的细腻与周到,需要先了解民众的喜乐与忧愁,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最后,“昔有真人入御梦,一凡名已动金瓯”两句,运用神话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太守德行与政绩的高度赞扬,暗示其名声如金瓯般珍贵,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河间王太守形象的塑造,赞美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