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一)

摇落江潭已断魂,不须攀折傍金门。

数行来雁催寒色,一叶哀蝉掩露痕。

画角空吟邀笛步,白头愁入浣花村。

长条似否还依旧,昔日青青可再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江边柳树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深沉的艺术氛围。

首联“摇落江潭已断魂,不须攀折傍金门。”开篇即以“断魂”二字点明秋意之深,江边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仿佛人的灵魂被深深触动。此处“金门”借指权贵之地,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颔联“数行来雁催寒色,一叶哀蝉掩露痕。”进一步渲染秋日的萧瑟。大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它们的飞行声似乎在催促着秋天的到来;而一只孤独的蝉,在露水未干之时哀鸣,其声音与露珠相映成趣,却也透露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两句通过动与静、远与近的对比,展现了秋日特有的凄美与哀愁。

颈联“画角空吟邀笛步,白头愁入浣花村。”转而描写听觉上的感受。画角,古代军中所用的号角,其声凄厉,常用来表达悲壮或哀伤的情绪。诗人想象自己在秋风中吹奏笛子,但四周只有画角的回响,无人应和,孤独感油然而生。而“白头愁入浣花村”,则将个人的愁绪与特定地点联系起来,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尾联“长条似否还依旧,昔日青青可再论。”以柳树的长条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柳树曾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但现在是否还能恢复往日的青翠?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询问,更是对人生、对记忆的追问。诗人通过这一问,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层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二)

离亭急管下朝霜,弄雾梳烟掠野塘。

凉吹轻捐纨扇月,罗衣寒叠缕金箱。

不堪眉黛啼梁院,只有腰肢殢楚王。

肠断少年行乐地,东风系马斗鸡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三)

汴水沟横歇舞衣,长杨宫废旧游非。

攀条客子情何极,咏絮佳人见亦稀。

玉露垂梢河北转,金飙入树燕西飞。

风流莫问当年事,惆怅芳菲岁月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王法曹阮亭秋柳四首(其四)

三眠三起总堪怜,榆火梨花忆禁烟。

荡子中园犹郁郁,怀人远道更绵绵。

最怜蹋臂深宫曲,何似章台走马年。

珍重留诗题旧带,花时重会洛城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潜夫先生移斋头罗汉松银杏各一本种之龙湫山寺各赋一诗(其一)罗汉松

高人泉石迥清安,移植孤根花岁寒。

欲画奇姿倩韦偃,兼题巨笔仿宜官。

枝蟠僧腊冬春雪,涛激龙湫日夜湍。

我悟声闻无半偈,还来双树习澄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