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气节固难量,出处已可视。
一挽即致之,定非栋梁器。
文王不亲屈,渔竿老于渭。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所作,名为《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其六)》。从诗句来看,作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气节,以及对于出处与品格的自信。
"气节固难量,出处已可视。" 这两句强调了个人品德和气节是难以衡量的,但个人的行为和处世方式却能清晰可见,是一种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一挽即致之,定非栋梁器。" 这里的“挽”意指拉动或激发,表明只要有一点触动,即能够引起深刻的共鸣,这种能力和品质不是平常之人所能达到的,“栋梁器”比喻具有支撑大厦的坚固和力量。
"文王不亲屈,渔竿老于渭。" 这两句以周文王的高风亮节相比较,说明作者对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有所向往,而“渔竿老于渭”则是用古代隐逸之士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长久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气节、出处和品格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物的追求,以及自身品德修养的自信。语言简洁而深刻,意境悠远。
不详
众心异向背,如口纷嗜好。
竞守一隅僻,不悟竟至老。
何由破其惑,所贵皆为宝。
地卑山故崇,河黄济故清。
彼岂超世才,但愧吾无能。
我家壁中书,不如相牛经。
铿锵国风始,孰云堕微茫。
祇今寂寥中,满耳犹洋洋。
聋俗自无闻,此音初不亡。
古圣道虽周,莫能保兴废。
鼎中著乾坤,堂上纳边鄙。
万古递相扇,征伐与侈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