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五)

接得少林枝叶,满腰风雪馨香。

一自飘零庾岭,花光也解流芳。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翻译

汲取了少林寺的精髓,全身都散发着风雪中的清香。
自从在庾岭飘泊以来,即使花朵的光芒也懂得了流传芬芳。

注释

少林枝叶:比喻少林寺的文化或精神。
馨香:指香气,这里形容人的气质或品质。
飘零:形容生活漂泊不定,流离失所。
庾岭: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和江西交界处。
花光:借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流芳:流传美名,永世被人称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五)》。从这一句来看,王柏通过“接得少林枝叶,满腰风雪馨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里,怀抱着沐浴在风雪中的梅花枝条,这些梅花不仅没有因为严寒而凋谢,反而更加香气浓郁,充满了生命力。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而这里提到的“少林”可能是指代梅花的洁净高贵。

接着,“一自飘零庾岭,花光也解流芳”,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梅花飘零至庾岭(庾岭山在今湖南宁乡),即使是在偏远的小山之中,梅花的光彩与香气依然不减。这里的“一自”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无需人工雕琢的美感,而“流芳”则突显了梅花即便在飘零中也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王柏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不拔和清高脱俗,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赞美。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四)

不问东风来未,冷冰冰中得意。

谁于笔外相知,更有无味之味。

形式: 六言诗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九)

几度落花流水,何待空枝方省。

要须投笔虚空,幻习与之俱尽。

形式: 六言诗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十)

推出突栾本相,雨肥叶底清黄。

熟后何曾酸涩,舌根自不寻常。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其六)

江头千树纷纷,纸上不堪狼藉。

翻思洞口风流,忽见半梢横出。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