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

龙形真字芸香里,伏日道山聊一启。

媪来鹅去已千年,莫像痴儿收蜡纸。

萧衍老翁食无肉,锦质绣章能独侈。

不知劫火付冤家,却误顽仙求令史。

文皇有金无鉴目,赖取穹官齐押尾。

徐生小黠辨茅檐,不道天真难力致。

晚薄功名归一戏,一奁尤胜三公贵。

牡丹不语人能醉,墨光觉胜朱铅媚。

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作,名为《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诗中以“龙形真字芸香里”开篇,将书法作品比作龙形,置于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神秘的艺术氛围。接着,“伏日道山聊一启”描绘了在夏日的山道上,诗人偶然开启这卷书法作品的情景,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媪来鹅去已千年,莫像痴儿收蜡纸”两句,诗人借古喻今,感叹时光流逝,书法艺术的传承不易,提醒后人不应轻视或忽视传统艺术的珍贵价值。

“萧衍老翁食无肉,锦质绣章能独侈”通过历史人物萧衍的典故,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独特魅力的赞美,即使物质匮乏,精神的富足也能让人感到满足和奢侈。

“文皇有金无鉴目,赖取穹官齐押尾”则以文皇(可能指宋朝的某位皇帝)为例,说明了帝王虽拥有财富,但未必能真正欣赏和理解艺术之美,唯有依靠官员等人的辅助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徐生小黠辨茅檐,不道天真难力致”提到一位名叫徐生的人,他虽然聪明,却难以完全理解自然之美的真谛,暗示了艺术创作需要超越表面的技巧,深入到心灵和自然的连接之中。

最后,“晚薄功名归一戏,一奁尤胜三公贵”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一卷精美的书法作品甚至比三公(古代高级官职)的地位更为宝贵。

“牡丹不语人能醉,墨光觉胜朱铅媚”以牡丹花比喻书法作品,即使无声,也能让人心醉神迷,墨迹的光泽甚至超过了朱砂和铅的美丽。

“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则表达了对自身修养和疾病治疗的思考,暗示了艺术创作与个人内心的和谐统一,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米芾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蕴含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深意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催租

一司日日下赈济,一司旦旦催租税。

单状请出且抄纳,百姓眼中聊一视。

白头县令受薄禄,不敢鞭笞怒上帝。

救民无术告朝廷,监庙东归早相乞。

形式: 古风

海岳庵杂诗

仲若呼不闻,孝然叫不应。

东海滚底浪,南山入云径。

西南嵯峨者,起复巧相竞。

火轮激刚风,倒化紫金境。

枕石不知冷,鼓腹歌更迥。

形式: 古风

文殊

见闻如梦幻,三界若空镜。

复使翳根除,尘消觉圆净。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吴侍禁绿野亭

楚江倒水天上来,吴山削玉青崔嵬。

飞流欲截众峰险,挥手可擘烟云开。

危亭据此揭佳丽,斲出榱桷超层台。

凭空直喜纵高举,下瞰愈觉心悠哉。

旷野万顷正入眼,清风四坐无纤埃。

浅黛低泼弱柳色,红粉正抹秋莲腮。

好音终日自多兴,美景变态谁能裁。

主人与客穷新赏,罗榼更掷神仙杯。

歌珠舞雪不知已,何妨邀月聊徘徊。

时来孰肯趣真隐,寄语沮溺无嫌猜。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