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

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

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

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秋天来到简陋的门庭总是让人感到悲伤,荷花凋零菖蒲枯萎显得杂乱无章。
只庆幸门前没有猛虎出没,也知道阶下可能有野鸡藏身。
我们这些老去的人还能做些什么,生活茫然而又不知所措。
在宁静无风的日子里,即使下雨也是清静的,我只能扶着藜杖在山前山后漫步。

注释

衡门:简陋的门。
秋到:秋天来临。
总堪悲:总是让人感到悲伤。
荷折:荷花凋零。
蒲荒:菖蒲枯萎。
不整齐:杂乱无章。
立豹:猛虎出没。
蹲鸱:野鸡。
吾徒:我们这些人。
老矣:老去。
成何事:还能做什么。
生理:生活。
茫然:茫然而无所适从。
久稽:长久拖延。
清净无风:宁静无风。
天雨已:下雨。
扶藜:扶着藜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萧索与淡远之美。开篇"衡门秋到总堪悲,荷折蒲荒不整齐",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物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边界,而“堪悲”则表明这一切都带给诗人一种悲凉的情绪。接着,“但喜风前无立豹,亦知砌下有蹲鸱”,诗人在感慨之余,转而欣赏到风景中的几分安详,没有猛兽的威胁,也知道在墙脚下可能藏匿着小鸟,这里的“蹲鸱”指的是静坐的鸟儿,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和谐。

中间两句"吾徒老矣成何事,生理茫然更久稽",诗人自问自己年岁已高,却未能有所作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显得更加迷茫和渺远。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无力感,也透露出时代与社会的大背景。

最后两句"清净无风天雨已,山前山后且扶藜",在秋日的宁静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一种平静。在没有风暴的天气里,雨水已经洗净了一切,而诗人则在山前山后耐心地去扶持那些柔弱的植物——“藜”是一种需要细心照料的小草。这里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切关怀,以及面对生活中的艰难时刻,仍能保持一份温柔与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端午观竞渡曲江

楝花角黍五色缕,一吊湘累作端午。

越人哀君楫迎汝,呼声动地汗流雨。

鱼虾走避无处所,小试勒兵吾有取。

楼船将军下潢浦,佽飞射士彍强弩。

大堤士女立如堵,乐事年年动荆楚。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

二十馀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鞦韆。

三军罢休各就舍,一江烟雨朱帘夜。

隐隐滩声细卷沙,沙浅滩平双鹭下。

形式: 古风

蔡倅羔羊斋(其一)

有生不酿羔羊酒,无日不诵羔羊诗。

贤哉蔡子勇成癖,自励要如三代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刘宪十君子轩

北极元轩气,受命惟尔独。

四方散子孙,万里异闽蜀。

戴谱六十一,岩谷无遗录。

段记三十九,冥搜出隐伏。

世若不尽见,谁为合其族。

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

开轩延十君,跪坐进三沐。

高低列云来,新旧间伯叔。

团栾十家春,门户各清肃。

客至为卷帘,赞名问寒燠。

一见伯玉辈,遂使季子服。

我欲作竹史,就君求品目。

形式: 古风

题孙倅面山轩诗

举头直北看青山,低头直下觑黄卷。

黄卷辛勤有时厌,青山于人保不变。

山作主人我为客,主人看客长不倦。

今代风流漱石公,吏事直以儒雅缘。

一丘一壑在胸中,尘土污人聊举扇。

开门抆拭旧题傍,坐与乌龙通一线。

近因秋雨聘此君,更倚岁寒为外援。

贱子与世多背驰,只有青山存半面。

莫嫌剥啄时扣门,要是绨袍故人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