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公出诗集相示作此诗谢之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

解鞍聊为赋,去不负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这位老人与世无争,突然间诗兴大发。
他敲门时字斟句酌,弹指间流露出真挚情感。
在松竹掩映中寻找灵感,山水间苦心吟咏。
卸下鞍鞯暂作诗篇,离去时不辜负这登高游览的时光。

注释

此老:这位老人。
诸缘薄: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忽漫深:突然间变得浓厚。
敲门:斟酌文字。
移稳字:仔细推敲每个字眼。
弹指:短暂瞬间。
得真心:流露出真情实感。
松竹:象征高洁,隐逸生活。
藏幽讨:在幽深处寻找灵感。
溪山:自然山水。
助苦吟: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
解鞍:卸下马鞍,放松休息。
聊为赋:随意写诗。
不负:不辜负。
登临:登山游览,借代诗歌创作。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领悟。"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一句,揭示了诗人在岁寒庵中,对于世事纷扰渐行淡漠,而内心的诗意却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感应,更体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庵中吟咏诗词的情景。敲击门扉,字字珠玑,弹指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这是诗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松竹之下寻找隐逸之趣,溪山之间伴随其吟唱,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解鞍聊为赋,去不负登临"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这次来到普宁寺岁寒庵的经历,不负此行的决心和对景物留恋之情。解下马鞍,随意赋诗,这是他与自然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释放。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普宁寺岁寒庵江山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生活态度。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流露出诗人与自然之间那份难以名状的情愫,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美丽展现。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

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

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

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谢郭倅见访

及榻青苔叠乱钱,端知肮脏倚门边。

蒿莱岁晚荒三径,殽酒人疏问一廛。

懒慢容教著帽进,传呼惊起藉糟眠。

分庭未觉题舆宠,下士徒知公子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道上口占

屹屹高山自两边,纷纷鸡鸭苦当前。

败垣过竹还当道,脱叶凭风欲半天。

定恐黄茅藏伏兔,更呼青汉落飞鹯。

一寒如此空形影,独赖狐裘三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僧惠澄从余学诗

花开花落古东溪,剩馥残膏今在谁。

后世那能接光焰,上人聊复问藩篱。

散花高座真无事,乞食空肠仅不饥。

急唤清风下佳树,尽吹尘土出诗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