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登山

发兴在丘林,其如老见寻。

身馀持蟹手,脚负看山心。

秋色苍厓暝,晓篱黄叶深。

惟应负苓者,来往古松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的兴致在山林中兴起,就像一位老友前来寻找我。
我虽年迈,但仍有持蟹剥壳的闲适,心中满是对山景的向往。
秋日的山崖显得苍茫昏暗,早晨篱笆边的黄叶堆积深厚。
恐怕只有背着药草的人,才会在古松的阴凉下往来吧。

注释

发兴:兴致。
丘林:山林。
老见寻:老友来访。
馀:剩余,此处指年迈。
持蟹手:剥蟹的手势。
脚负:肩负。
看山心:对山景的向往。
秋色:秋天的景色。
苍厓:苍茫的山崖。
暝:昏暗。
晓篱:早晨的篱笆。
黄叶深:黄叶堆积深厚。
负苓者:背着药草的人。
古松阴:古松下的阴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登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山林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邃的情思。

"发兴在丘林,其如老见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诗人在山林间漫步,就像老人重温旧地般亲切自然。此处“丘林”二字,既指具体的地貌,也象征着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身馀持蟹手,脚负看山心。"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行动和心境。“身馀持蟹手”,可理解为诗人在攀爬山路时,身体微微倾斜,用手扶住树木以保持平衡的姿态,这种动作充满了一种力求上进、不畏艰险的情感。"脚负看山心"则透露出诗人的目光在山间游移,他的心思随着山势起伏,表现出一种对于大自然无尽的探索和向往。

接下来的"秋色苍厓暝,晓篱黄叶深。" 描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秋色苍厓暝”中,“苍厓暝”四字用以描绘秋色的浓重和暮色渐深,给人一种萧瑟、肃穆的感觉。而“晓篱黄叶深”则是对晨光初照时林间黄叶堆积的细腻刻画,这里的“篱”字妙在暗示了晨曦如织网般笼罩着山谷,给人以温暖而又不失清新的视觉享受。

最后两句"惟应负苓者,来往古松阴。" 中,“负苓者”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这秋晨的登山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欣赏自然美景,更是在心灵上寻找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来往古松阴”则描绘了诗人在古老松树下穿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古松阴”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晨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刻的情感,以及他在面对壮阔山川时所产生的心灵共鸣。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种松先公墓下

一壑风衰二十秋,俛行诘曲翳松楸。

冢前无路草欲没,泉下有知山亦愁。

翁仲不言关气运,衣冠如在想神游。

何年夹道虬龙侣,泪湿春泥儿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种桂

山翁不办碧油幢,办与秋风斸老桩。

嚼雪未论香世界,眠云已惬月轩窗。

谁分兔臼玉千杵,不费鸿门璧一双。

蚤晚乘槎问银汉,呼童多酿酒成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种瑞香

自种幽香傍短棂,荷锄政用雨冥冥。

山家安得瑞龙脑,春事不专红鹤翎。

持向东风论甲乙,与遮西日费丁宁。

何年得似熏笼锦,茗碗时时为乞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胡得唯索写近诗

生涯未办阔疏酒,书册相携检点梅。

过眼事真如堕甑,向人口合且衔枚。

昨窥古镜十分瘦,病起晴窗一砚埃。

举世好竽吾好瑟,故人犹索写诗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