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思范轩二首(其二)

天下儒宗不世勋,履声今绝岂重闻。

空馀逸韵传流水,犹喜清风在此君。

山倚孔祠分积翠,篆寻严濑挂香云。

接花酬倡将三记,时拂尘篇见旧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儒学宗师的功绩非比寻常,如今的脚步声再也听不见。
只有优美的诗韵随流水流传,幸好清风中仍有您的踪影。
山峦环绕着孔子庙宇,翠色与缭绕的香烟交织。
接过鲜花,我们吟诗唱和,仿佛还能看到您昔日的文章。

注释

儒宗:指儒家的宗师。
世勋:世代的功勋。
履声:脚步声。
重闻:再次听到。
逸韵:超凡的韵律。
流水:比喻时间或历史长河。
此君:指代这位儒宗。
孔祠:孔子庙。
积翠:层层叠叠的翠绿。
篆寻:寻找篆刻的痕迹。
严濑:严滩,可能指孔子庙附近的溪流。
接花:以花为引,诗酒唱和。
酬倡:互相作诗应对。
三记:三次或多次的诗会。
旧文:过去的文献或文章。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古之情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联想,抒发了对过去文化遗产的缅怀与尊重。其中“天下儒宗不世勋,履声今绝岂重闻”两句,表明诗人对于那些已经失传的儒家经典和学术成就感到惋惜,而“空馀逸韵传流水,犹喜清风在此君”则通过对自然界中尚存的文化气息(如流水)和美好的风情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化的怀念。

“山倚孔祠分积翠,篆寻严濑挂香云”两句,以壮丽的画面描绘了一处古老庙宇的景象,其中“积翠”暗示着历史的沉淀,而“挂香云”则是在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文化遗产的神圣与高洁。

最后,“接花酬倡将三记,时拂尘篇见旧文”两句,通过诗人对古代学者整理文献、追寻历史的行为,以及偶尔发现失落已久的古籍,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维护。全诗流露出一种对过去文化遗产深切的情感,以及对其保存与传承的迫切愿望。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思范轩二首(其一)

英衮多年去竹轩,更思风节记山樊。

抗言后坐遗忠美,通使河源旧策存。

诗石欲留千古永,棠阴还对一楼繁。

使君才望须相继,莫厌林间驻画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题禹庙

宝穴千峰下,严祠一水傍。

夜声沧海近,秋势越山长。

薄葬超前古,贻谋启后王。

万灵何以报,终古咏怀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陈虞卿

东吴王孙归挂冠,玉丝红鲙满雕盘。

狂吟但觉日月久,醉舞不知天地宽。

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捣药橘童寒。

新书近日成多少,且告先生旋借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新定沿牒三衢舟中寓兴寄所知

井落瓯闽近,乡亭百粤连。

一蓱游宦客,两桨上滩船。

石壅千寻浪,山围几匝天。

乱篙鸣远屿,群噪捧危舷。

峡断疑无路,汀回复济川。

林深羡沙鸟,村近喜人烟。

岂昧垂堂诫,都由稍食牵。

家山旧庐在,蚤晚赋归田。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