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尤延之尚书(其四)

壮岁从游两鬓霜,重来函丈各堪伤。

那知卒业今无及,极悔论心昨未尝。

相约归期须次第,独存病骨更凄凉。

他年赖有门生记,托在碑阴永不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年轻时曾一同游学,如今两鬓已斑白,再次来访,各自都感到悲伤。
没想到学业未成,如今来不及了,更加后悔当初没有深入交流思想。
当初约定的归期要按顺序实现,但我现在病弱,只剩下孤独的身躯,更觉凄凉。
希望将来有人记得我,把我的名字刻在墓碑背面,永远不会忘记。

注释

壮岁:年轻时。
游:游学。
两鬓霜:斑白的头发,指年纪大。
函丈:书斋,这里指学术研究。
堪伤:感到悲伤。
卒业:完成学业。
极悔:非常后悔。
论心:深入交谈思想。
未尝:未曾做到。
归期:约定的归乡日期。
次第:按顺序。
病骨:病弱的身体。
凄凉:悲凉。
他年:将来。
赖有:依赖有。
门生:学生,弟子。
碑阴:墓碑背面。
永不忘:永远铭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悼念尤延之尚书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老友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自己未能及时陪伴、交流的遗憾。首句“壮岁从游两鬓霜”描绘了他们年轻时一同游学的时光,如今诗人已白发苍苍,岁月流转令人感慨。第二句“重来函丈各堪伤”中的“函丈”指书斋,表达出再次来到旧地,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情。

第三句“那知卒业今无及”表达了对尤尚书未能完成学业或心愿的惋惜,诗人深感后悔过去没有更多地与他交流思想。第四句“极悔论心昨未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遗憾未能在尤尚书生前深入交谈。

第五句“相约归期须次第”回忆起他们曾有的约定,但如今尤尚书已逝,这些约定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最后一句“独存病骨更凄凉”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病弱,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他年赖有门生记,托在碑阴永不忘”则是诗人希望后人记住尤尚书,他的记忆将被镌刻在碑石上,永不磨灭。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回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亡友深深的哀思和自责。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尤延之尚书(其一)

自为师说竟谁宗,每事持平属此翁。

有志政须名节是,斯文非独语言工。

要令举世人材出,合在前朝行辈中。

安得长年留把柁,后来各与一帆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尤延之尚书(其三)

向来诸老独岿然,羸不胜衣万事便。

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著趁朝鞭。

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

遗奏定留封禅藁,凭谁吹送九重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王兴之提刑

四海王詹事,传家有象贤。

宦情尘滓外,风谊典刑边。

遗爱依前郑,群居得少连。

生平才乐此,一梦涕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东阳郭德谊

簪绂何能贵,声名幸自脩。

凡今为我友,几半与君游。

翰墨千年托,松梧一夜秋。

令人怀昔日,烱烱梦丹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