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大疫谣

妖云黑眚空中过,疫鬼被发当门坐。

一家疫死两三人,竟有全家剩一个。

一个买棺出外走,皇皇然如丧家狗。

家中死人无人守,涕泣请邻人,邻人尽摇手。

东家买棺,西家买棺,郊衢杂遝买已完。

急觅一棺到家殓,尸虫出户人人见。

草草藏形,棺薄如翎,鲍鱼之肆有馀腥。

亲友避面呼不应,其有贫者不能殓,则裹以草具代以门屏。

殡于田,田有黍。殡于山,山有主。

仓猝之间无葬地,累累野厝同抛弃。

三伏暑,六月天。

残骸腐骴蒸毒烟,淫霖恶血迸流泉。

饮之者立毙,触之者立颠。

因之疫氛传染广大而无边。

有父老疾首蹙额而相告,曰疫深矣若之何。

盍申醮祀驱邪魔。钟鼓备陈,牲醴其罗。

斋戒沐浴,祷尔于上下神,只谓可以消疹疠迓祥和。

岂知迪吉者少而遘凶者仍多。

吁嗟乎,自古天心多慈厚,我有心香大如帚。

夜夜焚香礼北斗,亟拯疮痍登仁寿,千叩首万叩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一场大规模瘟疫的悲惨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疫情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反应。

开篇“妖云黑眚空中过”,以“妖云”、“黑眚”象征瘟疫的降临,形象地描绘了瘟疫的突然与可怕。接着,“疫鬼被发当门坐”,将瘟疫人格化,进一步渲染了恐怖气氛。随后,诗人通过“一家疫死两三人,竟有全家剩一个”的描述,展现了瘟疫的无情与残酷,以及它对家庭和社会结构的破坏。

“一个买棺出外走,皇皇然如丧家狗”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在瘟疫面前人的无助与恐惧。接下来,“家中死人无人守,涕泣请邻人,邻人尽摇手”描绘了社会关系在灾难面前的疏离与冷漠,反映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

“东家买棺,西家买棺,郊衢杂遝买已完”展示了人们为了应对瘟疫而匆忙购买棺材的场景,体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然而,“尸虫出户人人见”揭示了瘟疫的传染性和对公共卫生的巨大威胁。

“草草藏形,棺薄如翎,鲍鱼之肆有馀腥”描绘了人们在极度困难下的无奈选择,以及瘟疫带来的恶臭和不洁。接着,“亲友避面呼不应,其有贫者不能殓,则裹以草具代以门屏”表现了社会救助体系的缺失,以及贫富差距在灾难面前的加剧。

“殡于田,田有黍。殡于山,山有主”暗示了瘟疫导致的葬地稀缺问题,以及人们对死亡地点的选择。最后,“三伏暑,六月天。残骸腐骴蒸毒烟,淫霖恶血迸流泉”描绘了瘟疫带来的高温、潮湿环境,以及尸体腐败引发的环境污染。

“饮之者立毙,触之者立颠”强调了瘟疫的致命性,以及它对社会秩序的冲击。诗人通过“因之疫氛传染广大而无边”表达了瘟疫传播的广泛性和难以控制的局面。

“有父老疾首蹙额而相告,曰疫深矣若之何。盍申醮祀驱邪魔”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瘟疫时的无助和寻求宗教仪式以求解救的心理。然而,“岂知迪吉者少而遘凶者仍多”指出尽管人们努力祈祷,但疫情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吁嗟乎,自古天心多慈厚,我有心香大如帚。夜夜焚香礼北斗,亟拯疮痍登仁寿,千叩首万叩首”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祈求,希望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拯救受苦的人们,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以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瘟疫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制度在面对重大危机时的局限性。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人述赵展如中丞事感赋二首(其一)

自经荐引到銮坡,感激恩知入网罗。

多少冤魂泣青史,恩知两字误人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闻人述赵展如中丞事感赋二首(其二)

萑苻群盗靖吴中,贴席讴吟万口同。

假使当年俞借寇,两江名宦又添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金溎生同转寄示诗章并以冰泉唱和闰集及陶庐杂忆两卷见赠赋此报之三首(其一)

万派江声腕底鸣,新诗读罢有馀情。

风骚独倡千秋业,几席亲联四海英。

上接敦槃袁蒋赵,远搜文献宋元明。

名山不藉松云护,依傍名山便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金溎生同转寄示诗章并以冰泉唱和闰集及陶庐杂忆两卷见赠赋此报之三首(其二)

故里重开著作楼,布帆江上识归舟。

汉唐两代丛书续,岭峤双旌宦迹留。

雅曲先为朋辈倡,遗珠广替故家收。

一枝笔走三千里,忙煞陶庐冷应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