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鼓吹曲十二曲(其六)定武功

定武功。济黄河。河水汤汤。旦暮有横流波。

袁氏欲衰。兄弟寻干戈。决漳水。水流滂沱。

嗟城中如流鱼。谁能复顾室家。

计穷虑尽求来连和。和不时心中忧戚。贼众内溃。

君臣奔北。拔邺城奄有魏国。王业艰难。览观古今。

可为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魏国在定武功、治理黄河后,面对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外敌入侵的情景。诗人以“定武功”开篇,强调了魏国在军事上的成就,接着描述了黄河的壮阔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广阔与力量。然而,随后的诗句转向了内部的纷争,袁氏家族的衰落与兄弟间的冲突,以及漳水决堤,象征着国家内部的动荡与危机。

诗人通过“嗟城中如流鱼”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城市中百姓生活困苦,如同被洪水冲刷的鱼儿,无法自保。这反映了战争与政治动荡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接下来,“谁能复顾室家”表达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难以顾及家庭与个人安危的无奈与痛苦。

“计穷虑尽求来连和”则揭示了魏国在面对内外交困时寻求和平解决的努力,但“和不时心中忧戚”表明即使达成暂时的和解,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仍然存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政治决策者在复杂局势下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最后,“贼众内溃。君臣奔北。拔邺城奄有魏国”描述了魏国最终遭受内部叛乱与外部攻击,导致君臣逃亡,邺城失守,魏国国土被侵占的惨状。这不仅是对魏国兴衰历程的总结,也是对历史中政权更迭、强盛与衰败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魏国从强盛到衰败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人性的复杂性。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也是一曲对权力、战争与和平的深沉思考之歌。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魏鼓吹曲十二曲(其七)屠柳城

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北逾冈平。

但闻悲风正酸。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

神武慹海外。永无北顾患。

形式: 古风

魏鼓吹曲十二曲(其八)平南荆

南荆何辽辽。江汉浊不清。菁茅久不贡。

王师赫南征。刘琮据襄阳。贼备屯樊城。

六军庐新野。金鼓震天庭。刘子面缚至。

武皇许其成。许与其成抚其民。陶陶江汉间。

普为大魏臣。大魏臣。向风思自新。思自新。

齐功古人。在昔虞与唐。大魏得与均。多选忠义士。

为喉唇。天下一定。万世无风尘。

形式: 古风

魏鼓吹曲十二曲(其九)平关中

平关中,路向潼。济浊水,立高墉。斗韩马,离群凶。

选骁骑,纵两翼。虏崩溃,级万亿。

形式: 古风

魏鼓吹曲十二曲(其十)应帝期

应帝期。于昭我文皇。历数承天序。龙飞自许昌。

聪明昭四表。恩德动遐方。星辰为垂耀。

日月为重光。河洛吐符瑞。草木挺嘉祥。

麒麟步郊野。黄龙游津梁。白虎依山林。

凤凰鸣高冈。考图定篇籍。功配上古羲皇。

羲皇无遗文。仁圣相因循。期运三千岁。

一生圣明君。尧授舜万国。万国皆附亲。

四门为穆穆。教化常如神。大魏兴盛。与之为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