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四)答甫川写情

绿槐阴合匝,黄鸟语间关。

檐外数竿修竹,日午报平安。

朝退簿书多暇,睡起吏人初散,林暮鸟仍还。

兴来时命酒,何暇问烧丹。夜堂深,凉雨后,烛花残。

简点平生心事,云在意俱闲。

浪说朝阳鸣凤,漫道中流砥柱,宝剑照霜寒。

总为君恩重,当年别故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闲适场景。"绿槐阴合匝,黄鸟语间关",槐树浓荫环绕,黄莺在枝头间断地鸣叫,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檐外数竿修竹,日午报平安",修长的竹子在屋檐下静立,午时的阳光透过竹叶传递着宁静与祥和的信息。

诗人身处官场,"朝退簿书多暇",公务之余有了闲暇时光。"睡起吏人初散,林暮鸟仍还",午后小憩后,吏员们散去,傍晚时分,鸟儿归巢,更显宁静。诗人借酒抒怀,"兴来时命酒,何暇问烧丹",表示无暇追求炼丹这样的隐逸生活,更愿意享受当下的宁静。

夜晚降临,"夜堂深,凉雨后,烛花残",雨后的夜晚显得更深沉,烛火摇曳,透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人反思人生,"简点平生心事,云在意俱闲",回顾一生,觉得心境如云般淡泊。他并不羡慕那些传说中的高洁之士,"浪说朝阳鸣凤,漫道中流砥柱",认为那些赞誉不过是虚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君恩的感激,"总为君恩重,当年别故山",因为皇帝的恩典,他离开了故乡,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怀念。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69)

夏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 字:公谨
  • 籍贯:江西贵溪
  • 生卒年:1482—1548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五)题许司徒松皋书室

平皋松十里,紫气接函关。

覆野乱枝如盖,上有鹤巢安。

落日嵩云片片,秋水洛川渺渺,林黑雨龙还。

昔闻广成子,曾此炼神丹。慨经罹,秦火后,六经残。

我爱两程夫子,守道乐安闲。

一自神龟呈瑞,天启中原文物,奎壁夜芒寒。

白发司农老,筑室占青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柬甬川少宰感旧

隽才名翰苑,雅望重贤关。

照眼玉壶冰鉴,性度自安安。

曾向湖南问讯,咫尺龙门迢递,万里使车还。

寻仙游五岳,分我玉柈丹。望钟陵,春草碧,杏花残。

几度寄书无雁,彩笔画堂闲。

追忆舟樯北上,怅望林丘高卧,祇恐旧盟寒。

那知开口笑,今日共蓬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七)答甬川少宰纳凉之作

微飙生竹院,凉月照松关。

避暑南宫仙署,藤枕石床安。

望切琼楼玉宇,思入雪山冰壑,八极驭风还。

雨添荷叶碧,露洗海榴丹。坐来深,香烬冷,漏声残。

静看银河清浅,天阔水云闲。

想象水晶帘箔,恍惚琉璃宫阙,潇洒玉壶寒。

更欲骑黄鹤,吹笙近碧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八)送西樵合老

朝回望行盖,离思绕江关。

正喜云龙相聚,公去岂心安。

莫学尧夫康济,且辨杜陵药饵,聊选马卿还。

底须访仙灶,自有活人丹。问年龄,才五十,未衰残。

况有九重眷注,能便早投闲。

从古圣君难遇,海内苍生无数,犹未免饥寒。

相看临潞水,有梦到樵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