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四)

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岩。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黏。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国色天香在半醉中绽放,去年我们一同欣赏在僧舍檐下。
只知它在晴天里香气软绵,又有谁知道它清晨的姿态如岩石般峻峭。
谷雨过后没几天就惊讶地发现,蜜蜂还未许诺先带来甜蜜。
应当赶紧返回,趁花瓣尚未全部脱落,还能粘上一片做纪念。

注释

国艳:形容女子或花色极美,如同国色天香。
夭娆:娇艳动人,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
僧檐:僧舍的屋檐,代指寺庙或静谧的环境。
扑扑: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
森森:形容树木繁密或气势盛大。
晓态岩:清晨的姿态像岩石般坚硬,形容花儿坚韧不屈。
谷雨:春季的一个节气,雨水增多,适合植物生长。
蜜蜂未许:指蜜蜂还未开始采蜜。
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刻不容缓。
征棹:出航的船只,这里指诗人要离开。
辞枝:花瓣从树枝上脱落。
黏:粘贴,这里指花瓣可能粘在船桨上作为告别之物。

鉴赏

这段诗文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自然美景的描绘。

"国艳夭娆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饮酒、共同欣赏美景的情形,而“去年”一词则透露出时光流转和怀旧之情。

"但知扑扑晴香软,谁见森森晓态岩。"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受——柔和的花香与坚硬的山石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谷雨共惊无几日,蜜蜂未许辄先甜。"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谷雨,以及蜜蜂尚未开始采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瞬间变化的观察与感悟。

"应须火急回征棹,一片辞枝可得黏。"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急于返回、告别自然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不舍昼夜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常州太平寺观牡丹

武林千叶照观空,别后湖山几信风。

自笑眼花红绿眩,还将白首对鞓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为作小诗

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复次一首送赴阙(其一)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见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