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不注绝顶

齐都多名山,兹山独邈绝。

中峰带湖水,华顶留寒雪。

一枝玉芙蓉,翠黛若可掇。

我来凌青冥,倚啸紫云裂。

岚气互氤氲,波光半明灭。

平野碧烟浮,长堤春树没。

流览望扶桑,欲见蓬莱阙。

云间逢真人,举手问宝诀。

泠然紫芝想,了与红尘别。

佳游难再得,梦想何可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在明朝时期登临华不注山绝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先,开篇“齐都多名山,兹山独邈绝”点明了华不注山的独特地位,与其他名山相比,它更加高远,引人入胜。接着,“中峰带湖水,华顶留寒雪”描绘了山中湖泊与山顶积雪的美景,展现出山的静谧与清冷之美。

“一枝玉芙蓉,翠黛若可掇”一句,将山中的植物比作玉芙蓉,翠绿的叶子仿佛触手可及,生动地表现了山林的生机与美丽。接下来,“我来凌青冥,倚啸紫云裂”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岚气互氤氲,波光半明灭”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光影交错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变幻。而“平野碧烟浮,长堤春树没”则展现了广阔的平原上,烟雾飘渺,春日里树木掩映的景象,富有生机与活力。

最后,“流览望扶桑,欲见蓬莱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无限探索的精神。“云间逢真人,举手问宝诀”则是诗人想象中与仙人的相遇,寻求智慧与启示。“泠然紫芝想,了与红尘别”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佳游难再得,梦想何可辍”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泉上

偶坐泉上石,暂与人境隔。

天光涵清虚,水木有佳色。

心对游鱼閒,目送孤云白。

凉飙山际生,微雨天欲夕。

形式: 古风

送杨庐山户部左迁淮阳

华月出高牖,新猋激广轩。

斗酒酌良夜,君怀胡不欢。

昔艺名城树,今握画省兰。

作吏既彊项,为郎亦苦颜。

如何流云景,奄忽无定端。言从淮海至,又客淮海?。

掺袂即往路,永啸涕汍澜。

騄骥志千里,松柏厉岁寒。壮心苟不渝,坎?亦何叹。

去矣崇令图,久要慎莫谖。

形式: 古风

寿四明沈封君九十

林类不知隐,行吟聊带索。

伏生老嗜经,于道为糟粕。

何如海上闾,三老同赐爵。

上老冰雪肌,下老颜如渥。

中老正敷愉,九十骨矍铄。

释智绝町畦,纵心游恬漠。

有子汉列卿,名在石渠阁。

洗沐一来归,六传欢城郭。

玉笈绿绨封,宝驷黄金络。

华旌既绥绥,綟绶何若若。

上堂问起居,跪进丹丘药。

群从歘相从,翩如鸾与鹤。

仙气结云霞,君恩散林壑。

翁其爱玉体,延年千岁乐。

形式: 古风

题王母图寿新建张太夫人

西山一何高,上有列仙馆。

阿母几何年,皬然霜发短。

丹室搆琼英,霞衣出火浣。

上元受宝诀,双成吸玉管。

俯视瑶水波,几度清且浅。

青鸟云中遨,飞鸣正睍睆。

玉函堕真图,仙气人间满。

侍中岁星魂,燕喜何衎衎。

取彼玗琪实,跪进车渠碗。

若木晓晖长,桃花春气缓。

一奏玄云谣,永欢阆风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