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夜泊

白马嶙峋俯睦城,三河古戍旧时名。

夜来风雨溪声发,似为将军洗甲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蒋之驎的《三河夜泊》以白马、古城、风雨和溪声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在三河停泊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的韵律美。

首句“白马嶙峋俯睦城”,以“白马”作为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匹马站在高处,俯瞰着和睦之城的景象。这里的“嶙峋”形容马的姿态或山石的形态,既表现了马的雄壮,也暗示了环境的险峻,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氛围。

次句“三河古戍旧时名”,点出了地点——三河,并提及“古戍”,即古代的守卫之地,暗示这里曾是军事要塞,历史的痕迹犹存。通过“旧时名”这一表述,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止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绵长。

第三句“夜来风雨溪声发”,将视角转向夜晚,描绘了一场风雨交加的景象。风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诗歌一种苍凉而悲壮的意境。同时,“溪声发”则进一步丰富了听觉元素,溪水潺潺的声音与风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最后一句“似为将军洗甲兵”,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雨比作是在为将军清洗铠甲兵器。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通过这一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综上所述,《三河夜泊》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2)

蒋之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棚墟岭

峻岭不可极,窄步难为前。

数里盘松萝,百折愁攀援。

蹈险力巳疲,获奇心自偏。

双鞋乱云脚,满眼生高烟。

苍崖挂残雨,红壁飞鸣泉。

石堕不到地,峰攒尽划天。

明河向下转,帝语从空传。

□魅白日出,山夔当道眠。

杳杳闻吹笙,冀得逢游仙。

下岭发长啸,两腋风翩翩。

拂衣坐白石,松䬞起昼寒。

形式: 古风

野田行

落日西山头,野田秋草没。

群乌噪夕晖,荒畦吊古穴。

树老白杨根,草渍青狸血。

凄涩寒塘风,苍凉孤冢月。

当时泉下人,曾此痛死别。

形式: 古风

雪中候屠田叔先生门

白雪下葳蕤,饥乌隔树窥。

先生眠未起,小子立多时。

骏骨伤寒素,春姿老冻梨。

痴奴不解事,呵手弄冰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怀旧

南郭怀陈子,痴狂亦可怜。

尽将诗度日,不问橐无钱。

落日寒城古,荒坟宿草缠。

传家犹有业,应待子孙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