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柳戒之夜过三学院

步月寻溪过佛斋,溪边石藓湿芒鞋。

虚窗独卧听松竹,半夜一山风雨来。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我在月光下沿着小溪走向佛堂,脚下的草鞋踩在湿漉漉的苔藓上。
独自躺在开着的窗户边,倾听松竹的声音,半夜时分,山中的风雨忽然袭来。

注释

步月:月下行走。
寻溪:寻找小溪。
佛斋:佛堂。
石藓:石头上的苔藓。
芒鞋:草鞋。
虚窗:开着的窗户。
独卧:独自躺着。
听松竹:倾听松树和竹子的声音。
半夜:深夜。
风雨来:风雨来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夜晚步月穿行于山间小溪,前往佛斋的一段经历。他踏着湿润的石藓,穿着芒鞋,足见环境的清幽与湿润。抵达佛斋后,他选择在虚窗下独自躺卧,静静聆听窗外松竹的声音,享受这份宁静。夜半时分,风雨悄然降临,带来了山间的自然气息,使得这静谧的夜晚更具生动感。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行动和感受,展现了深夜山中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同鲁直文潜饮刑部杜君章家次封丘杜观仲韵

廷尉风流才绝尘,最怜高髻歌阳春。

两鬟亦解倚瑟语,催送花前红袖舞。

黄张翰墨海内名,席上生风清夏宇。

封丘自倚笔势豪,不怕当筵赋鹦鹉。

对酒含情古所怜,乐事几时如过雨。

阮公炉边不拟归,陆郎班骓无用嘶。

长灯照出帘幕外,缺月堕落藩墙西。

斗酒双鱼何足贵,李侯气许山东吏。

正须新面杂青槐,千里紫莼江上来。

长船刻玉流霞动,快引不须帆橹送。

自作新词碧牡丹,箸击杯翻钗坠凤。

芍药佳名闻昔人,满插不辞归帽重。

倒床任作鼻鸣雷,屋上啼乌还唤梦。

形式: 古风

扬州被召著作佐郎自金山回阻冰效退之陆浑山火句法

二年官扬犹一炊,丞聋毋害守不讥。

帝知无功呼返之,具舟从江民不知。

道傍愚叟为涕洟,岂无爱人如尔为。

我谢叟归视汝儿,风号鸿潦水涸陂。

冰塞川船不可移,白蜺横野光逶迤。

寒威上射小日规,旦行一里方午维。

十日系野儿啼饥,中无载盗过不窥。

官令十夫为操椎,耶许相力哀复疲。

我笑遣夫是安施,霜不杀草圣所欷。

岁十一月冰固宜,逆天进亦不可几。

为儿抟饭儿安嬉,宁三月暖犹流凘。

形式: 古风

收麦呈王松龄秀才

晁庄寂莫依东山,王庄负郭容往还。

东山刺蓟深一尺,负郭家近饶盘餐。

穿鞋戴笠随麦陇,旱日炎炎烟燎颜。

贱贫辛苦事当尔,君屋鳞鳞三百间。

形式: 古风

次开祖使君韵兼呈端叔大夫圣域长老

神龙异凡马,头角要须敛。

邦公七岁时,惊耳一语险。

悟身非常住,风日过河减。

峥嵘法云窟,跳出有家范。

金刚不吐焰,已落天魔胆。

一派感慈中,无波寒湛湛。

是波本非水,无以瓦砾点。

低枝竞听法,草木有情感。

作解受群邪,珷玞疑琬琰。

居然身出定,面目本来俨。

而我久尘劳,见之良内慊。

周侯老词句,太华耸而黯。

自说少苦心,修涂肆穷览。

李侯遗世事,不琢元无玷。

文采丽春葩,百牍交千椠。

顾惭土炭嗜,畏疾非羞俭。

望不见水端,譬河还少贬。

请佩伯阳言,吾非勇于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