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感事

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

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

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

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晚年漂泊都感到孤独寂寞,感叹现在怀念古人总是漂泊不定。
韩信和彭越并非没有后路,诸葛亮和管仲并非一生只守经书。
任由白发丛生,世间还有谁会倾听我的心声。
仍然怜惜离开国家的遗憾,但已看到希望如灯龙从北方的深渊升起。

注释

长途:长距离的旅程或生涯。
寂寞:孤独、冷清。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古代名将。
三窟:比喻多条退路。
管葛:指诸葛亮和管仲,古代贤相。
一经: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朱弦:红色的琴弦,象征高雅音乐。
去国:离开国家。
灯龙:比喻希望或理想。
北溟:古代指北方的大海,象征深远或困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出京感事》,表达了作者在晚年离京时的孤寂与感慨。首句“晚岁长途俱寂寞”描绘了诗人年迈旅途中的孤独,晚景凄凉。次句“伤今怀古总飘零”则寓含了对当下境遇的哀叹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联想,感叹自己漂泊不定。

诗人以韩信和诸葛亮为例,“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暗示自己并非没有退路,但无奈现实所迫,不得不坚守。这里的“三窟”和“守一经”分别指的是韩信的智谋和诸葛亮的忠诚,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无奈和不甘。

“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即使有才华,也无人欣赏。“白发”象征着岁月流逝和个人的衰老,“朱弦”则代表高雅的音乐,无人倾听,更显落寞。

最后两句“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中,“去国”表达了离开京都的失落,“恨能释”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心中仍有遗憾,但已能逐渐释怀。而“灯龙出北溟”则以奇特的意象,寓意希望如灯火般在困境中显现,暗含对未来有所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才情未展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些许希望,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叶善养寺簿尝为鄜州从事有诗送予至鄜作寄

夫君旧游地,圁洛我盘桓。

旅梦朱弦断,荒山白发寒。

文高惊小阮,达晚在长安。

得慰相思处,琼瑶落手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外甥三郎删定和予冠字韵诗极可喜再用其韵作二首韦苏州有外甥赵伉献诗合雅音(其一)

赵甥诗与雅音合,韦舅宜高进德冠。

我到古人良已远,汝承宗姓莫教难。

传家自喜春秋在,居职应怜翰墨残。

门户人身难相称,衣裳仪观不须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外甥三郎删定和予冠字韵诗极可喜再用其韵作二首韦苏州有外甥赵伉献诗合雅音(其二)

赵妹生儿身七尺,倚天剑称切云冠。

长人自惜声名达,志士宁令捍格难。

墨翟商瞿心总厚,司空城旦术何残。

还将格律成吟咏,作者应须为尔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对雪

念昔幽居久,幽怀剧岁残。

茅亭因雪过,沙渚与鸥寒。

暂喜凉尘息,将愁秦树单。

六花如结子,孤客鬓边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