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古代两位文学家陆机和陆云的崇敬之情。"二陆"指的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兄弟俩都以文才著称,被后世誉为“二陆”。开篇即点明他们曾居住在华亭,此处应是指古代的地名,而非现代行政区划。接着诗人提到"却有书堂在秣陵",显示出对这两位文学家的崇敬和景仰之情,因为"书堂"常常象征着学问和文化。
中间几句"如此弟兄无比拟,翕然京洛有声称。辩亡著论真难及,受命专征若易能。"表达了诗人对二陆兄弟才华的赞美,他们的文学成就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享有盛誉,而且他们的文章议论深刻,不仅能够辨别古今,更能够承担起弘扬文化的重任。
最后两句"十万河桥俱溃散,儒生虚语不堪凭。"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当时学者空谈无实用之言的批评。"十万河桥"可能是比喻性的说法,意指巨大的工程或重大的决策,而"俱溃散"意味着这些看似宏伟的事物其实都无法持久;而"儒生虚语不堪凭"则直接批评了一些只会空谈的读书人,他们的话不可信赖。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崇敬和现实中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才华和实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于浮躁之风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