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孙应求的作品,题目为《皦皦篇》。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诗歌。
“皦皦志士心,玉壶冰露寒。”开头两句描绘出诗人清醒、坚定的意志和不受外界干扰的心境。这里,“皦皦”形容志向高洁,“玉壶冰露”则象征着纯净无暇的境界。
“整冠默危坐,抚卷慨永叹。”诗人以端庄的姿态静坐,手抚书卷,发出感慨万千的叹息。这种行为体现了诗人的内省和对知识的渴望。
“胶扰天下事,岂逃吾静观。”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间纷争虽无法避免,但他选择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和理解这些事情。
“是心本如水,风过成涛澜。”这里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柔软,正如同水面容易被风吹起波澜一样,人的心灵也会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变化。
“蚁或作牛斗,雀常用珠弹。”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争斗和虚华的看法。即使是小小的蚂蚁,也有时会妄想着成就大事,而一些不值一提的小鸟,却以为自己能用珍珠进行攻击。
“万境各颠倒,何者为忧欢。”诗人通过观察世间种种现象,认识到万物皆在变动之中,因此对于悲喜的感受也应当持有一种超脱的心态。
“圣学有宗盟,口血应未乾。”这里提及的是对圣贤之道的追求和承诺,而“口血”则是指为信守誓言而付出代价,即使鲜血未干,也要坚持初心。
“进修在覆篑,趋舍防奔湍。”诗人表达了对学问的不断追求,虽然道路崎岖,但始终不放弃,对于那些虚假和欺骗之事,则是避而远之。
“正须极高深,乾坤见倪端。”这是对于知识和修养追求至高无上的表达,希望能够洞察天地间的奥秘,达到一个更为深邃的境界。
“规摹括四代,宗庙富百官。”这两句则是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学习,通过研究古代的典籍和制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
“譬如入玉府,璆琳杂琅玕。”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美好事物的环境中,比喻为进入一座由玉石构成的宫殿,这里有着各种珍奇异宝。
最后,“逢原在左右,谅非登天难。”则表达了对于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即使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也要不断努力,不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修养、知识追求以及对世间万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深邃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