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归山的生动画面。首句“锡影孤飞下十峰”,以僧人的锡杖投射的影子孤独地飘落十座山峰之间,形象地刻画了僧人独自离去的场景。次句“定知分住翠芙蓉”,暗示僧人将回到青翠的山峰和芙蓉花丛中修行,寓含了宁静与自然的禅意。
第三句“岩云晓伏参禅虎”,描绘僧人在清晨的山岩间,虎豹潜伏,禅心不为所动,展现了僧人的定力和修行境界。第四句“溪雨晴收入钵龙”,则写僧人收起雨水,仿佛与龙共饮,体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五句“香洗供花吟对月”,描绘僧人沐浴着月光,以花供佛,吟诵经文,生活简朴而精神富足。第六句“清浮谈麈坐依松”,进一步刻画僧人与松为伴,清谈佛法,自在逍遥。
最后两句“我来欲遂林泉约,金碧楼台第几重”,诗人表达自己也想追随僧人,体验山林泉石的生活,但又感叹世俗的繁华难以割舍,流露出对尘世与出世的矛盾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归山的禅意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具有浓厚的禅宗色彩和山水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