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二)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

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翻译

高高的柳树上传来蝉鸣声,采菱女的歌声在秋风中消失。傍晚的云彩像女子的发髻。
湖面上的山峦倒映着翠绿的颜色。卷起西楼的窗帘,一阵雨后,凉意袭来,让人感到衣袖都变凉了。
天空清澈如水。在那座华丽的楼阁里,有一个人正与我一同倚靠。

注释

高柳:高大的柳树。
蝉嘶:蝉鸣声。
采菱歌:采菱女的歌谣。
秋风:秋季的风。
晚云:傍晚的云彩。
如髻:像女子的发髻。
湖上山横翠:湖面倒映着翠绿的山峦。
帘卷:卷起窗帘。
过雨:经过雨水。
凉生袂:带来凉意。
天如水:天空清澈如水。
画楼:华丽的楼阁。
十二:形容楼阁之多。
有个人同倚:有人与我一同倚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上景象的画面。开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设定了季节和氛围,高柳间蝉鸣叫,与女子采摘菱角时断续的歌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怀。紧接着,“晚云如髻”则以柔美的晚霞作为比喻,描绘了云彩如同女性的发髻一般优雅。

“湖上山横翠”一句,突出了湖光山色的和谐共存,山势蜿蜒,绿意盎然,显得生机勃勃。随后的“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则转向室内景象,窗帘卷起,透露了西楼的幽静,而“过雨”二字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天气的变化,同时“凉生袂”则是对微冷空气中衣物感受的一种细腻描写。

“天如水”这句诗,通过将天比作水,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平静无波的境界,而“画楼十二”则可能指的是一座装饰有十二幅图画的楼阁,或许是时间的暗示,即午后十二时分。此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最后,“有人同倚”,诗人在此刻找到了一位伴侣,一起倚立,共同享受这份静谧与美好。这样的结尾,不仅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温馨,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充满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一斛珠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结儿梢朵香红扐。

钿蝉隐隐摇金碧。春山秋水浑无迹。

不露墙头,些子真消息。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锦镜池

谁遣青铜一片悬,万山如洗息沦涟。

过云不碍东西岫,明月能涵上下天。

影合野棠鱼自避,光分水荇鹭相鲜。

临流我亦忘归兴,晴翠扑人生紫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子修步屧相过属疾不能倒屣戏赠

簿书日在手,佳思挽不留。

而能痛拨置,时来访清幽。

古木占城阴,一曲萦寒流。

落影插清泚,绿荫亦巳稠。

结亭坐蟠石,傲兀忘拘囚。

雄谈功名外,俊气横九州。

事故未应尔,长恐坐阻修。

造物小儿相,妒我得暂休。

河鱼竟中溃,午枕犹扶头。

双凫飞舄声,历历过墙陬。

此兴岂复浅,何当起从游。

试令开丈室,子能问疾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西行

山西健儿好身手,气如车轮胆如斗。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二十窜名尺籍中,铁马追风快驰走。

臂弓腰箭了一生,只喜论攻不论守。

兵符夜半出辕门,将军令肃谁敢后。

自誇豪健天下无,誓为官家扫群丑。

蛮夷共事古来危,监军巧落他人机。

黑山未靖黄河沸,边尘倏忽连紫微。

长驱中州斥候绝,已闻饮马金明池。

种家猛将忠贯日,发上冲冠颐指挥。

主辱偷生事不武,壮士裂眦争相随。

东跨潼关达上国,城头夜插将军旗。

诸军下马拜吾父,请成退舍才有期。

肉食谋国帝子质,勒兵不动护送之。

壮士束手猛将死,敌来侮人犹小儿。

明明二圣尧舜主,天翻地坼徒尔为。

天翻地坼徒尔为,北望血泪滂两颐。

真人中兴似光武,赤眉青犊折箠笞。

一呼奋击肯效死,风鹤尚信惊王师。

呜呼何为背征讨,红帕兜鍪半为盗。

东家昨夜虏小姑,西妇朝逢握刀笑。

锦衣玉食事奢侈,翠眉红颊资彊暴。

黄屋今怀旰食忧,忍与豺狼活蓬藋。

时危宜尔悍且骄,侧耳试听哀痛诏。

五陵佳气自葱葱,为雪大雠安九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