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图

矶头新水三尺增,渔翁两船攀一罾。

大鱼跳波拨剌去,只隔芦花唤不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捕鱼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捕鱼过程中的紧张与乐趣。

首句“矶头新水三尺增”,描绘了江边石滩上,因雨水或河水上涨,水面增加了三尺的情景。这既为后文的捕鱼活动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可能是春雨过后,水位上升的景象。

接着,“渔翁两船攀一罾”一句,画面感十足。渔翁驾驶着两艘小船,而“罾”是一种用网布制成的捕鱼工具,渔翁攀着罾在水中捕鱼。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渔翁的勤劳和技艺,也体现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

“大鱼跳波拨剌去”描绘了捕鱼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一条大鱼在波浪中跳跃,然后迅速游走。这里的“拨剌”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大鱼跃出水面时的力度和声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句“只隔芦花唤不应”,则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描述了渔翁虽然努力捕捉大鱼,但由于芦花的遮挡,未能及时发现或呼唤大鱼,从而错失了捕获的机会。这种情境的刻画,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捕鱼活动的不易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捕鱼的全过程,从水面的涨落,到渔翁的劳作,再到与大鱼的短暂交锋,最后是未得鱼的遗憾,每一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律。

收录诗词(163)

顾瑛(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德辉,又名阿瑛。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园池名玉山佳处,日夜与客置酒赋诗,四方学士咸至其家。园池亭榭之盛,图史之富,冠绝一时。尝举茂才,授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张士诚据吴,欲强以官,乃去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士诚再辟之,遂断发庐墓。洪武初,徙濠梁卒。有《玉山璞稿》

  • 字:仲瑛
  • 号:金粟道人
  • 籍贯:元昆山
  • 生卒年:1310—13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赠李焕章

辍棹清溪曲,题诗画阁幽。

晴云松上过,暗水竹间流。

把剑时惊鹤,持杯不动鸥。

出门尘满眼,于此且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赵彦微画二首(其二)

吴兴孙子多才俊,曾把文章动九关。

归到江南尘满眼,忍将情思写青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水深叹

至正十年夏,四月戊戌吉。

皇帝诏四方,夙夜靡暇逸。

兴利与除害,守令宜怵怵。

江南水深荡,租税无所出。

官府议除豁,生民务存恤。

松江素污下,川陌流汩汩。

惜哉郡太守,民情固沉匿。

茫茫修竹乡,卑湿难具述。

只如来字围,积涝恒数尺。

归附八十年,未始睹颖栗。

胡为吝一言,岁縻六百石。

省宪虽至明,蔽隐不容诘。

呜呼皇天后土皆白日,何独使我寘此幽暗室。

有食不令充我饥,有药那得疗我疾。

皂胥自此从隳突,妻子何时免啾唧。

繄太守兮民之父母,盍自省兮尔俸尔秩。

纵然民命不尔忧,奚为王言弃如嫉。

九重阊阖虽深密,民瘼民冤极纤悉。

尔居郡县亲目击,忍听咨嗟起蓬荜。

巨泖崩堤汇为一,雨不崇朝先汎溢。

荒蒲衰苇风瑟瑟,尔亦何难究其寔。

掊民聚敛非仁术,财聚民离果谁失。

欺君不容诛,戕民有常律。

我民一何苦,尔见一何执。

君恩宽厚难再得,再拜仰天长太息。

形式: 古风

柳桥渔唱二首(其一)

杨柳青,白鸥不来烟水昏。

落日乘风放船去,颠倒醉眼包乾坤。

君不闻西家急科籴,东家重筑城。

越上良田无主寻,我渔歌发兮君尔听,黄金何似一丝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