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用亨父韵并呈城东赏菊诸君子

幽花种得偶相忘,步转南檐却背堂。

但有芳心宁择地,更无佳客亦宜觞。

登临忆负重阳雨,采掇愁沾昨夜霜。

满袖馀香试披拂,晚来风力正悠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后园中种植的菊花的深情观察与感慨。首句“幽花种得偶相忘”,以“幽花”点出菊花的隐逸之姿,暗示其生长环境的清幽与不凡,同时“偶相忘”则流露出诗人对这些花朵不经意间被遗忘的惋惜之情。接着,“步转南檐却背堂”一句,通过行踪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细心照料与关注,同时也暗示了菊花生长的位置,远离喧嚣,背对着厅堂,更显其独立与高洁。

“但有芳心宁择地,更无佳客亦宜觞”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品质的赞美。无论生长在何种环境中,菊花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芳香与美丽,而不论是否有佳客来访,它都愿意以酒自娱,象征着菊花的高雅与自足。这种品质,正是诗人所推崇和向往的。

“登临忆负重阳雨,采掇愁沾昨夜霜”则将时间与季节的变换融入其中,通过回忆重阳节的雨水与担忧昨夜的霜冻,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生长环境的关切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菊花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绽放,更显其坚韧与不屈。

最后,“满袖馀香试披拂,晚来风力正悠扬”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菊花的亲密接触。在晚风的轻拂下,菊花的余香弥漫,不仅让诗人感到愉悦,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周原已席上赋十月菊

布袍萧索不胜凉,坐爱芳心共日光。

何用门前看五柳,始知秋后有重阳。

故园栽处田应熟,小市开时药正香。

自古交期须岁晚,相过不敢避风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日对菊用陈玉汝韵

摇落霜空万木飞,一枝无奈赏心微。

未成老圃应须学,若在南山便合归。

人道秋香非昨夜,天留晚色共斜晖。

陶翁可是忘机者,犹自含情待白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原已宅赏菊

休从云外望天香,谁似萧然林下妆。

嫩蕊渐成黄面老,低枝犹比白衣长。

曾随枸杞添风味,却笑芙蓉住水乡。

诗社清忙今又动,看花直拟过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李士英刘道亨过园居看菊

诗人浑不厌贫家,閒就荒园看菊花。

倾倒腊醅瓶未罄,品题秋色句争嘉。

残英抱节真霜杰,本草言功有日华。

醉后却劳归骑晚,西风乌帽数枝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