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台

风吹吹台树,树叶高下飞。

嗟哉两游子,远适不念归。

马蹇负橐行,鞭断持竹枝。

徬徨吹台下,据地擢素髭。

借问客游子,飘飖欲何之。

乃云适西北,又不入帝畿。

闻有燕赵士,尚义如渴饥。

虽则如渴饥,昔是而今非。

高冈多蒺藜,下室多伊威。

黄河问清水,升斗不可希。

风吹吹台树,树叶落不远。

嗟尔两游子,远行莫如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吹台之下,两位游子远行的情景。风吹动着吹台的树木,树叶随风起舞,象征着游子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和变化。诗人通过“嗟哉”表达了对游子远离家乡,不知何时能归的感慨。

接着,诗人描述了游子们的艰难境遇:他们的马匹疲惫,无法承载足够的行囊,只能用竹枝代替鞭子驱赶。他们徘徊在吹台之下,愁容满面,用手拔出胡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诗人询问游子的目的地,得知他们将前往西北,但并不进入京城。这反映了游子们追求的可能是某种理想或道义,而非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然而,诗人指出,他们所追求的地方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高冈多蒺藜,下室多伊威。”这里的“蒺藜”和“伊威”都是比喻性的词汇,象征着旅途中的障碍和困境。黄河的水虽然清澈,却难以满足他们升斗之需,暗示了他们面临的物质生活的困苦。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风吹动吹台树的情景,树叶虽然落下不远,却也预示着游子们可能面临的命运——即使努力挣扎,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诗人以“嗟尔两游子,远行莫如返”结束,表达了对游子们远行的担忧和对回归家乡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游子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夷山谣

古夷山,今平地。车马东西驰,屠儿倚刀醉。

梁园枯草鹰啸风,公子翩翩持角弓。

形式: 古风

博浪谣

前椎晋鄙,后椎秦始。

地并大梁,不信海西驰,久饮东京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黄河谣二首(其一)

口哆声嗔,招舟孟津。马饮浊浪,人立浊尘。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黄河谣二首(其二)

贵舆贱骑,飞躯逐利。老反山阿,白头入地。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