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和周简州寄范蜀公三章(其三)》中的一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范蜀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法从深严宠禄荣”,开篇即点明了范蜀公在权力与荣誉面前坚守法度,不为私欲所动,展现出其深沉的道德修养。接下来,“清标素节两难并”进一步描绘了范蜀公的高洁品格,他不仅在行为上遵循法度,更在内心保持纯净,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实属难得。
“有心报国虽谋国,无意求名又得名”两句,既表达了范蜀公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揭示了他虽无意追求名声,却因卓越的贡献而被世人铭记的事实。这种高尚的情操与意外的声名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范蜀公人格的伟大。
“道服岂烦垂宝带,安居何用饰华缨”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范蜀公不慕虚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身着朴素的道服,无需佩戴珍贵的宝带;居住简朴,无须装饰华丽的冠缨。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正是其高尚人格的外化。
最后,“秋风一夜乔林减,惟见松篁不变更”以自然景象作比,形象地描绘了范蜀公如同松竹一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其高尚品质始终不变。这不仅是对范蜀公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所有坚守正义、不随波逐流之人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范蜀公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功利、坚守本真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