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天马开张,人龙奇逸,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如此;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管乐有才,关张无命,天不欲平中国之乱也,呜呼。
此诗《挽潘博联》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著名思想家康有为所作,通过对潘博联的追悼,展现了康有为对于人才命运、历史进程的独特见解。
首句“遗佚而不怨”,赞美潘博联虽遭遗弃却未流露出怨言,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接着“阨穷而不悯”,进一步描述了在困境中他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不因遭遇挫折而感到悲伤,彰显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天马开张”与“人龙奇逸”两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潘博联比作天马与人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非凡才能与独特气质。这两句不仅赞扬了潘博联的才华,更暗示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如此”,则表达了对潘博联勇于承担国家重任的敬佩之情。这句话强调了潘博联不仅拥有卓越的个人能力,更具备为国为民奉献的崇高精神。
接下来的“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阐述了潘博联在处理事务时的智慧与策略,即在选择盟友与决策顺序上都表现出高超的判断力。
“管乐有才,关张无命”,借用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管仲、乐毅、关羽、张飞的例子,对比潘博联的才华与命运,暗含了对潘博联未能实现其宏伟抱负的惋惜之情。这句同时也反映了康有为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天不欲平中国之乱也,呜呼。”表达了对潘博联未能在动荡的时代中实现其理想抱负的感慨,同时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潘博联命运的一种无奈与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潘博联个人品质与成就的颂扬,更是对历史人物命运、国家兴衰以及个人责任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康有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通过这首挽诗,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生和理想的独到见解。
不详
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
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记同松筠庵,公车上书,朝市忽移,高节著江南,既遁世自无闷;
那堪春申江,岁时把酒,蕨薇采尽,书名满天下,已不朽复何求。
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
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一卧沧江惊岁晚;独凭栏槛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