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和杨考功韵

白战惊逢雪,诗坛三戒严。

正眠还对枕,渐起欲窥檐。

研水先愁冻,风襟不受黏。

屐痕随独步,巾角带双沾。

舞趁冲虚鹤,奔迷失路蟾。

地生方圃璧,盘照水精盐。

东郭行应惯,袁安卧恐淹。

醉怜松有酿,贫忆岁无缣。

白石终含垢,清冰未比廉。

暮栖纷戢羽,春植暗勾尖。

野蛰深防启,游鳞且自潜。

月昏无影树,天入夜明帘。

戍垒肤先拆,雕房火竞炎。

我生閒不厌,瘦骨病应添。

有客负奇气,高歌掀两髯。

不矜豪兴逸,颇爱野夫恬。

昼拥青绫被,宵传玉漏签。

旧堂宾主共,逆旅岁时兼。

节忆中郎苦,茶分学士甜。

田家欣共报,稚子戏能拈。

霰集曾闻咏,阴凝屡玩占。

郢才工已甚,迟拙幸无嫌。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大雪时的细腻感受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诗中以“白战惊逢雪”开篇,直接点出主题,随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诗坛三戒严”、“研水先愁冻”、“舞趁冲虚鹤”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深刻理解。

“地生方圃璧,盘照水精盐”,运用比喻手法,将大地比作玉璧,水滴比作精盐,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大地的纯净与美丽。接着,“东郭行应惯,袁安卧恐淹”,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雪中行走与静卧的两种不同体验,既有对自然的亲近,也有对生活的反思。

“醉怜松有酿,贫忆岁无缣”,通过酒与贫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有客负奇气,高歌掀两髯”,描绘了朋友间的欢聚场景,体现了诗人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活哲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雪后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冬日的宁静与美好。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寄庄孔易

同向词垣直禁林,每因公暇得招寻。

看花出郭春游遍,刻烛留诗夜坐深。

世路风波无定所,天涯时节忽惊心。

松林步屧归来晚,相忆空斋只独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雪中怀张亨父

寥落城西生事微,朔风吹雪洒人衣。

园林黯淡花将尽,海国飘零雁未归。

防病只须知药饵,忍寒仍自辟柴扉。

无因得见沧洲子,独坐灯前夜话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鳙溪四景为汪刑部希颜作(其一)莲谷栖真

莲花谷口见深宫,闻说山灵住此中。

钟鼓过村春不雨,旌旗翻日昼多风。

揶揄鬼化千年树,伛偻人扶再拜翁。

自笑乖慵违俗久,也随儿女问年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鳙溪四景为汪刑部希颜作(其二)屏嶂凝烟

众山烟雾有无中,翠壁青屏面面同。

草树丛生春冉冉,峰峦欲散雨濛濛。

高楼正合苍茫坐,细路深愁窈窕通。

醉眼忽惊无定所,乱霞残照各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