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亭还吴夜泊碛礇

放棹华亭指故园,九峰晴色接吴门。

秋风沽酒唐行市,斜日维舟碛礇村。

墟落风烟沙溆口,人家灯火竹篱根。

机云踪迹今何处,一望岑山一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华亭返回故乡吴地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首联“放棹华亭指故园,九峰晴色接吴门”,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乘船自华亭出发,向着心之所向的故乡进发,晴朗的天空下,九座山峰的轮廓与吴地的门户相连,既展现了旅途的辽阔,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颔联“秋风沽酒唐行市,斜日维舟碛礇村”,进一步描绘了途中所见的生动景象。秋风中,诗人或许在某个小镇上买酒解渴,感受着唐代市井的繁华;夕阳西下时,他将船停靠在碛礇村旁,静观斜阳余晖洒满大地,这样的画面既有生活的闲适,又蕴含着时间流逝的感慨。

颈联“墟落风烟沙溆口,人家灯火竹篱根”,则将视线转向村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墟落间弥漫着炊烟,沙溆口处,家家户户的灯火在竹篱的掩映下闪烁,展现出了江南乡村的淳朴与和谐。

尾联“机云踪迹今何处,一望岑山一断魂”,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他遥望远处的岑山,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似乎在追寻着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却发现自己已无法触及那份遥远的辉煌,不禁为之黯然神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自然风光,更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历史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何元朗南京孔目

一命周行列镐京,閒官刚喜玉堂清。

紫薇兰省聊通籍,绿水红莲亦宦情。

爽气钟山秋拄笏,春风鳌禁晓闻莺。

白头老友难为别,飞梦先驰建业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何叔毗礼部

为爱君家好弟兄,列官同在凤凰城。

迟迟宫漏薇垣静,浥浥垆香画省清。

风雨夜堂联榻处,池塘春草看诗成。

相逢相别还相忆,白发江湖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维亭夜泊

孤篷灯火宿维亭,宿酒微消梦不成。

人语烟中江月堕,舟横渡口夜潮生。

閒情岁月都无迹,旧历村墟尚有情。

四野孤霜菰叶冷,时闻沙上水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除夕

白发婆娑夜不眠,孙曾绕膝更翩跹。

已知明旦非今日,不觉残龄又一年。

旧事悲欢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

更阑人静鸡声起,却对梅花一灿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