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名为《枯吟以百韵见投答此短章》。诗中描绘了跋涉春山的艰难与对慈严的深切思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首联“跋涉春山不易行,慈严咫尺碧云声”开篇即点出主题,春山的崎岖与前行的不易,与近在咫尺的慈严形成对比,碧云之声仿佛是慈严的呼唤,营造了一种既遥远又亲近的意境。
颔联“韵投百字天孙锦,气落千峰雁翅城”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思绪比作天孙织锦,百字之中蕴含丰富情感;同时,气落千峰,雁翅城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心灵深处的探索与追求,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广阔的意境。
颈联“通札未曾三易席,无禅真愧此时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沟通与理解的渴望,虽然未曾轻易改变立场或态度,但面对此时的名声,内心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未能完全达到内心的期望或理想状态。
尾联“肝肠君亦焚如火,话彻寒更见此情”直抒胸臆,肝肠如火,表达了诗人情感的炽热与强烈;在寒夜的对话中,更加凸显了诗人与对方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共鸣。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春山、慈严、韵、气、札、禅、肝肠、寒更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情感、理想的深刻思考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