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龙君嶅山五神于州宅以祷始至雨洗尘自是间微雨辄随止旱气转深苗且就槁要神弗获某忧惧不知所出越癸亥日亭午率郡僚吏申祷于庭未移顷雨大挚旄稚呼舞皆曰神之赐也某既拜贶又明日以神归念无为神报者乃作送神之诗七章以侈神功且又以祈焉(其一)

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稻田已经疲惫,早稻熟透而卷曲
晚稻在风中摇曳,更加惹人怜惜

注释

休休:形容稻谷枯黄、疲倦的样子。
早稻已焦卷:早稻已经干枯卷曲。
晚稻摇风:晚稻在微风中摇摆。
可怜:令人怜悯或可爱。
枯尽:完全干涸。
百源:众多水源。
一滴:一点水。
老龙:比喻久旱不雨的龙王。
卷云眠:卷起云彩休息,象征降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干旱的景象,通过对农作物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久雨不至带来的忧虑和对神灵的祈求。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表现力的作品。

"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稻米因干旱而枯萎的景象,其中“休休”形容稻穗的枯黄,“早稻”和“晚稻”分别指早熟和晚熟的谷物,通过对比突出了稻米因为缺水而变得更加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这两句则从自然环境切入,描绘了河流干涸、水源枯竭的状况,并以“老龙”为喻,表达对神灵的寻觅和期待。这里的“老龙”通常指的是掌管风雨的龙神,“何处卷云眠”则是诗人对于龙神下凡引导风雨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干旱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忧,以及在灾害面前的无助和对神灵的依赖。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以及人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予方卧病税院刘君以画梅坚索诗口占遣之

今年四野赤如赭,安有吟情到此花。

何况病夫空百妄,只于真实认根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方竹杖

此君久不见,岁晚伴华颠。

直节要到底,勿论方与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月轩

坐叹冰轮吐复吞,长风忽为拂霾昏。

褰开万里无纤翳,到处人家月满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丘咏涯

圣道洋洋陋百家,就其浅矣咏其涯。

直须办取槎乘去,未许当年海若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