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二)》描绘了一幅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象。首句“天鸡夜半鸣,火轮出扶桑”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天鸡报晓和太阳从东方的扶桑升起的意象,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接着,“迟迟丽曲阿,万国皆明昌”描绘了朝阳照耀下各国繁荣昌盛的图景,寓意天下太平。
诗人进一步将这种盛世与圣人的治世理念相联系:“圣人法天运,峻德四表光”,赞美圣人的德行如同天道运行,普照四方。随后,“赫然万物睹,化曜舒以长”强调了圣人的教化之力,如同光芒普照,万物生长。
“出作而入息,泰运成虞唐”暗指盛世的到来,如同自然的昼夜交替,虞舜和唐尧这样的贤君时代再次降临。最后,诗人以“何知负暄者,亦欲献吾皇”收尾,表达了对当今君主的敬仰,以及普通百姓对盛世的认同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出景象和象征意义,寄寓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和对明君的赞誉,展现了明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