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怅神光奕奕,天上良宵。花露湿,翠钗翘。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人未老,鬓先雕。

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

形式: 词牌: 三奠子

翻译

心中充满惆怅,今夜月色明亮。花上的露水打湿了她的翠绿发钗。
微风吹过,鸾扇的光影摇曳,紫色的车驾上弥漫着哀愁。虽然只有一水之隔,却仿佛有三座桥的距离。
琴弦静默无声,思绪绵长。人还未老,头发却已斑白。
世事如波涛翻腾,巧妙的心思织入鲛人的细纱。长夜清凉,箫声低沉,篆香飘散。

注释

怅:惆怅。
神光奕奕:明亮的月光。
天上良宵:美好的夜晚。
花露:花上的露水。
翠钗:绿色的发钗。
风回:微风回转。
鸾扇:装饰有鸾鸟图案的扇子。
紫云轺:紫色的车驾。
恨相望:遗憾只能遥望。
隔三桥:仿佛有三座桥的距离。
朱弦:红色的琴弦。
心思迢迢:思绪长远。
鬓先雕:头发先变白。
翻腾惊世故:世事如波涛起伏。
机巧:巧妙的心思。
鲛绡:鲛人的细薄丝绸。
凉夜永:长夜清凉。
箫声咽:箫声低沉。
篆烟:篆刻图案的香烟。

鉴赏

这首元代王恽的《三奠子》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幽深的夜景,充满了情感的流转。"怅神光奕奕",开篇即以失落的情绪渲染出月色明亮的夜晚,仿佛主人公的心灵被这皎洁的光芒触动,引发无尽思绪。"花露湿,翠钗翘",通过细节描绘,暗示了女子在这样的夜晚独自凭栏,或许是在怀念远方的人。

"风回鸾扇影,愁满紫云轺",风吹动着华丽的扇子,留下摇曳的光影,而女子的愁绪如同紫色云车般沉重,表达了她内心的苦闷与哀愁。接下来的"恨相望,虽一水,隔三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距离感,即使近在咫尺,却被无形的障碍阻隔,增添了思念的无奈。

"朱弦寂寂,心思迢迢",弦音寂静,暗喻了内心的孤寂,思绪却绵长,反映出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人未老,鬓先雕",感叹时光无情,青春不再,揭示了岁月催人老的感慨。"翻腾惊世故,机巧到鲛绡",世事如波涛汹涌,人事变迁,连最精细的鲛绡也无法承载她的复杂心情。

最后,"凉夜永,箫声咽,篆烟飘",以环境的凄清收束全词,凉意的夜晚、低沉的箫声和缭绕的篆烟,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深远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怀旧之情。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对于人生离合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56)

王恽(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字:仲谋
  • 号:秋涧
  • 籍贯: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
  • 生卒年:yùn)(1227—1304年7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三奠子

隔盈盈一水,欢会今宵。梧叶上,雨萧萧。

星沉开帐烛,云黯渡河桥。渚宫深,离思苦,两无憀。

金针缕细,彩舫花娇。儿女辈,漫情饶。

巧来心愈拙,弦促韵难调。西楼月,银汉影,碧天遥。

形式: 词牌: 三奠子

三奠子.都城七夕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岩桂重,碧云赊。

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钩帘望月,得巧谁家。儿女辈,语空哗。

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形式: 词牌: 三奠子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宫树春空,御屏香冷,谁遗金碗人间。

爱一枝紫玉,双凤声蟠。

秋月春花客思,把幽情、都付伊传。

惊吹处,籁翻天吹。鹤怨空山。

风流贵家公子,记梦里琼楼,稳跨苍鸾。

恍露凝银浦,霜裂琅玕。

不见云间弄玉,余音散、赤壁江寒。

秦台晚,碧云零乱瑶天。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赠乔媪张氏

碧凤翘寒,玉宵宫晚,云窗误读黄庭。

恨凌波罗袜,洛浦尘生。

往事风流云散,但翠衾、冷落余馨。

人何在,淡妆缟袂,幽树柴荆。

相逢一尊芳酒,对夜色疏星,歌袅云停。

记水南佳丽,姚魏池亭。

梦绕芙蓉城阙,归驭稳、缑岭风清。

桃花晚,等闲休负瑶英。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