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上人清湍亭

道人结庵殊未就,先起小亭山左右。

不将溪水濯尘埃,且以清湍为客寿。

云烟映霭作春浓,草木坚枯辨秋瘦。

客来相对两无语,岂有浮辞问时候。

一生行脚如梦觉,天意似于君独厚。

我今留滞未得往,想像此亭如故旧。

再三伸纸诵清诗,已胜开尊饮醇酎。

箪瓢可乐不淡薄,兰菊重生足滋茂。

他时有暇更分题,此游未落诸公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名为《谦上人清湍亭》。诗中描绘了谦上人建造的小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这座亭子的赞美之情。

首句“道人结庵殊未就,先起小亭山左右”,描绘了谦上人在尚未完成庵舍的情况下,先行建起了小亭,亭子坐落在山的左右两侧,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接着,“不将溪水濯尘埃,且以清湍为客寿”一句,通过溪水的清澈,表达了谦上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同时也暗示了小亭环境的清幽雅致。

“云烟映霭作春浓,草木坚枯辨秋瘦”描绘了四季变换中的景色,春天云雾缭绕,秋天草木凋零,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衰败,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变化。

“客来相对两无语,岂有浮辞问时候”则表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来访的客人还是诗人自己,都沉浸在宁静与思考之中,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一生行脚如梦觉,天意似于君独厚”表达了谦上人修行之路的艰辛与自我超越,同时也暗示了上天对他独特的眷顾。

“我今留滞未得往,想像此亭如故旧”流露出诗人对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但又因心中已有此景,而感到如同老友般亲切。

最后,“再三伸纸诵清诗,已胜开尊饮醇酎”表达了诗人对谦上人所作诗歌的欣赏,认为吟诵这些清新的诗句比饮酒更为愉悦。

“箪瓢可乐不淡薄,兰菊重生足滋茂”则赞美了谦上人生活的简朴与精神的丰富,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满足。

“他时有暇更分题,此游未落诸公后”表达了诗人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造访,与谦上人共同探讨更多话题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谦上人小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赞赏、以及对友情与智慧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送韩临亨提举

君有千里行,我独留此居。

君行赴何许,沅江隔重湖。

我留此山中,欲去尚踌躇。

沅江道里僻,罢民待君苏。

君亦怜其民,湿沫勤喣濡。

凉风促君旆,小雨膏君车。

渐去嚣尘远,及此夏景初。

野色望行路,东门初首涂。

风土日已好,谁能怀旧庐。

举手谢拘束,有若纵壑鱼。

路逢旧交游,相见问何如。

道我且贫病,因风时寄书。

形式: 古风

和伯少颖迂仲将归福唐偶成数诗欲奉寄无便未果也辰叔常季南还因以奉送(其一)

纷纷走道途,扰扰杂泥滓。

既为风俗移,又以血气使。

百川灌河来,夫岂有涯涘。

故人林与李,始可与语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伯少颖迂仲将归福唐偶成数诗欲奉寄无便未果也辰叔常季南还因以奉送(其二)

方子独立士,岁暮亦深居。

林李从之游,欲出更踌躇。

纷华晚不顾,浮湛同里闾。

时从陆丈人,共此一篇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伯少颖迂仲将归福唐偶成数诗欲奉寄无便未果也辰叔常季南还因以奉送(其三)

闽山固多奇,闽士亦多杰。

弱水不胜舟,有此积立铁。

胡刘守节意,亦岂待言说。

堂堂混众流,此固不得折。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