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七首(其九)

群阴剥尽一阳生,又见东山水上行。

冷笑云门多口老,却来日午打三更。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智愚所作,名为《偈颂十七首(其九)》。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

"群阴剥尽一阳生",这里的“群阴”象征着世间万物的阴暗面或困难时期,“一阳生”则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的初露,暗示冬天过去春天来临,黑夜之后黎明到来。这句话寓言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又见东山水上行",描绘了诗人或修行者在东山之上的水上行走,可能是泛舟湖上,也可能是象征人生的旅途。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冷笑云门多口老",“云门”是禅宗丛林中的一座寺庙,而“多口老”可能指的是那些好议论、爱说闲话的人。诗人以冷笑表达对这类人的不屑,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无谓纷扰的淡然。

"却来日午打三更",日午本应是白天最明亮的时候,但诗人却说在日正当中打起了三更(半夜),这可能象征着在世俗喧嚣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宗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看透生死的智慧,体现了禅宗的意境和诗人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七首(其五)

七步周行犹彷佛,指天指地不分明。

是非既落傍人耳,洗到驴年也不清。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忆江南.蜂雕窗纸,孔密如纱。喜而有作,调寄忆江南

花光满,深屋隔帘重。

怪底游蜂能解事,碎雕窗纸透玲珑。阵阵入香风。

形式:

寄东湖溥侍者

声前未举已先知,曾用输机陷国师。

险处与谁分胜负,蘋花汀草暗相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寄节维那

几度忘言话克宾,丛林音响许谁闻。

海山秋夜对孤月,应记北高峰顶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