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氏东园

数椽茅屋栖城曲,门巷萧萧坠檐绿。

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

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

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彝珍的《过李氏东园》描绘了一幅静谧与繁华对比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数椽茅屋栖城曲",以简朴的茅屋隐于城郊,暗示了主人的低调和田园生活的宁静。"门巷萧萧坠檐绿",通过落叶的声音和绿色的滴落,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厨寒三日欲无烟,时有吟声出丛竹",进一步描绘了主人的生活状态,厨房许久未生火,显示出主人可能的清贫或深居简出,但偶尔传来的吟诵声又透露出其文雅的志趣,竹林中的声音更显其隐逸之境。

"南邻华屋高入云,徵歌选舞日纷纷",则转而描绘南边邻居的豪华生活,与茅屋形成鲜明对比,热闹非凡。然而,"秋风一夕生堂侧,屋角乌啼不可闻",随着秋风的吹拂,繁华与喧嚣被隔绝,夜晚的寂静中,连乌鸦的啼叫都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孤独与落寞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欣赏以及对繁华背后的寂寥的思考。

收录诗词(19)

杨彝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归示苏生(其一)

春雨湿蓬径,得得跫音响。

皎然秀骨清,照座何森爽。

气欲无一世,小心亲几杖。

引我窔奥烛,如作白日仰。

高观洞古今,疑滞凭开朗。

月弦九见彀,崇情欢夕赏。

归心逼霜朔,行泛离舟桨。

不见六一翁,惓惓徐无党。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将归示苏生(其二)

日月驱春秋,童丱易老丑。

有生后古人,扫门甘奉帚。

指前争公袭,寸美中何有。

好音过飘风,同逐荣华朽。

尔来里曲生,文辞妙众口。

鸷翰伪凤鸣,丛谤高丘阜。

贤愚去匪寸,念此颜无忸。

何物难灰尘,大道堪淹久。

独立向千载,须我同志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晤孙芝房感赋

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

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

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

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嵯峨白骨蔽城阙。

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

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形式: 古风

寄郑子尹广文即次其集中窕字韵

故山岩谷带窈窕,布袜青鞋事深讨。

不辞身世堕黄菅,忍使王风归蔓草。

官如敝屣不自惜,局似残棋差可了。

未昏羽就丛薄宿,已凉叶抱危柯槁。

所叹补牢计已迟,方咎徒薪谋不早。

动地惟闻战鼓悲,连天莫遣妖氛扫。

川光晃带人血赤,野色晴连烟燧晓。

飘飖何地置老夫,萧疏乱发垂蓬葆。

朋旧凋亡远书绝,邻里过从近局少。

一发黔山出天角,几回西望升林杪。

独角惊传钜野兽,再鸣喜听岐山鸟。

新诗出手已怀惭,陋姿对镜先含恼。

入室岂能造疱湢,扫门或许侪佣保。

频梦形容得仿佛,猥诵清诗喜倾倒。

组织诸绮散奇丽,彫刻众形炫工巧。

谁怜寝处傍宫墙,不免鼓钟烦击考,累月常嗟粱肉缺,秋风日送鬓丝老。

草中自古来异人,塞上于今求国宝。

休劳司农馈酒钱,会见行人具刍藁。

褰裳傥共莫髯往,从事无如曾侯好。

千里何辞聘应梁,再拜聊为策赠绕。

我如斥鴳翔蓬蒿,性似爰居安海岛。

行把钓竿拂烟雾,君视我头为谁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