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村十二咏(其十)菊雨

晚花开烂熳,宿雨滞淋漓。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䍦。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

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村庄中的一场菊雨景象,充满了深秋的萧瑟与静谧之美。

首句“晚花开烂熳”,描绘了晚秋时节花朵依然绽放的景象,虽是晚秋,但花儿依旧绚烂,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接着,“宿雨滞淋漓”则通过一场夜雨,渲染出秋日特有的湿润与凉意,雨滴在枝叶上停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雨后秋景的独特韵味。

“且蜡黄桑屐,难抛白接䍦”两句,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蜡黄色的桑屐(古代的一种木制鞋)和白色的头巾(接䍦),这些日常用品在诗中被赋予了季节的色彩,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行踪与生活状态,他或许正漫步于秋雨之中,感受着季节的更迭。

“南山空怅望,秋色半离披”则将视角转向远方,南山之上,诗人遥望,心中满是淡淡的忧伤与期待。秋色已过半,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转换,这种离别感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可笑餐英客,阴晴两不知”以反讽的口吻,点出了诗题中的“菊雨”。餐英客,即以菊花为食的隐士,此处暗指诗人自己。面对这场菊雨,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未能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之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疏离感,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菊花、山色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美画卷,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自然与人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村十二咏(其十一)履霜

晓霜漙露草,缓步一沉吟。

知有坚冰至,难为迟暮心。

板桥微见迹,红树不成阴。

白足归来晚,青山何处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村十二咏(其十二)筑圃

瓜熟已除架,苋乾无复蔬。

何当灌园罢,又是筑场初。

晴日迟收稻,中田早结庐。

自来勤动惯,不敢废耕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韦溪八咏(其一)樵山返照

山色远复远,日光微更微。

当窗见云岫,倒影入书帏。

老眼频回首,遥情欲振衣。

所思在寒瀑,向晚几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韦溪八咏(其二)石壁环峰

群峰如列嶂,万壑凌苍烟。

云日有深浅,古今无变迁。

绕楼开半面,窥枕近孤眠。

十里溪山路,相寻待放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