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海夷八首(其二)》描绘了战后的凄凉景象和对国家安全的深深忧虑。首句“玉山前岁困倭夷”回忆了前一年抵抗倭寇的艰难,而“今日华亭更可悲”则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悲叹,暗示战事仍未平息。
“沙月如冰凋白羽,海烟为雾暗朱旗”运用比喻,将月色比作冰冷的霜雪,使白羽(可能指军士的羽毛装饰)凋零,海上的硝烟弥漫,连鲜艳的旗帜都显得暗淡无光,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军队的疲惫。
“石头已道朝烽合,扬子仍愁暮角吹”进一步渲染战事的紧张,烽火连天,即使在夜晚,扬子江边的号角声也让人焦虑不安。这里的“石头”和“扬子”都是地名,代指前线战场。
最后两句“财赋东南忧不细,庙谟何以定安危”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财政和战略决策的担忧,诗人质疑如何才能确保国家安全,稳定东南地区的财赋供应。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忧虑的语气,展现了明朝中期海防危机下的社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