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的《侄孙洵自故乡至》。诗中以侄孙从故乡归来为契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侄孙归来的喜悦之情。
首句“万里悲乡梦”,描绘了诗人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无尽乡愁,仿佛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万里的距离所带来的悲伤。接着,“愁心不暂开”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这份愁绪如同沉重的负担,难以轻易解脱。
“猺狼五岭外,生死一身来。”这两句通过侄孙从遥远的五岭之外归来,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危险,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侄孙安全归来的欣慰之情。五岭地区地势险峻,生活条件艰苦,侄孙能够平安归来,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份难得的慰藉。
“细问小儿女,频嗟荒竹梅。”侄孙归来后,诗人迫不及待地询问家中子女的情况,同时对故乡的荒凉景象表示感慨。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关心,也流露出对故乡变迁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视余颜未改,须鬓已先摧。”诗人通过侄孙的观察,发现自己虽然容颜未变,但岁月已在自己的鬓发上留下了痕迹。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蕴含着对生命易逝、时光匆匆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侄孙归乡这一事件的描述,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时光流转、人生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