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

霜拍井梧乾叶堕,翠帏雕槛初寒。

薄铅残黛称花冠,含情无语,延伫倚阑干。

杳杳征轮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

不堪心绪正多端,镜奁长掩,无意对孤鸾。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秋霜打落梧桐叶,华丽的窗栏刚感初秋凉意。
轻薄的铅粉和残余的黛色妆容,恰似花冠,她含情脉脉,默默无言,倚着栏杆凝望。
远行的车轮消失在何处,满腔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此刻心情复杂难言,镜中的自己不愿照见,只因无法面对孤独的鸾鸟。

注释

霜:秋霜。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乾叶:落叶。
翠帏雕槛:华丽的窗栏。
初寒:初秋的凉意。
薄铅:轻薄的铅粉。
残黛:剩余的黛色妆容。
花冠:比喻女子的妆容。
含情无语:含情脉脉,默不作声。
杳杳:遥远的,消失的。
征轮:远行的车轮。
离愁别恨:离别之苦。
千般:各种各样的。
不堪:难以承受。
心绪:心情。
多端:复杂多样。
镜奁:镜子。
孤鸾:孤独的鸾鸟,常用来象征女子的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词人孙光宪所作,名为《临江仙(其一)》。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词已经展现出了宋代词风格的雏形,它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较高的造诣。

开篇“霜拍井梧乾叶堕,翠帏雕槛初寒。”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霜打落的枯叶、初冬的冷意和窗前细致的装饰,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紧接着“薄铅残黛称花冠,含情无语,延伫倚阑干。”诗人用“薄铅”比喻画眉之细致,用“残黛”形容残留的墨色,通过对女性装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言关怀。而“延伫倚阑干”则表达了诗人停留凝望的动作,以及那份难以言说的寂寞。

第三句“杳杳征轮何处去,离愁别恨千般。”这里直接点出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他通过对远去车马声响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已逝去事物的无尽思念和不舍。

最后两句“不堪心绪正多端,镜奁长掩, 无意对孤鸾。”诗人用“心绪”比喻纷乱复杂的情感,用“镜奁”象征着过去美好的回忆,而“孤鸾”则可能是失去的爱情或友谊的隐喻。整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愿直视现实的心态。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艺术风格,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88)

孙光宪(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二)

暮雨凄凄深院闭,灯前凝坐初更。

玉钗低压鬓云横,半垂罗幕,相映烛光明。

终是有心投汉佩,低头但理秦筝。

燕双鸾偶不胜情,只愁明发,将逐楚云行。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歌子(其一)

艳冶青楼女,风流似楚真。

骊珠美玉未为珍,窈窕一枝芳柳,入腰身。

舞袖频回雪,歌声几动尘。

慢凝秋水顾情人,祗缘倾国,著处觉生春。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二)

映月论心处,偎花见面时。

倚郎和袖抚香肌,遥指画堂深院,许相期。

解佩君非晚,虚襟我未迟。

愿如连理合欢枝,不似五陵狂荡,薄情儿。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思帝乡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堂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形式: 词牌: 思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