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宝应寺分咏古迹探得颜鲁公戒坛碑以坛字为韵

鲁公虹气胸中蟠,发为心画妙笔端。

严如礼乐陈太庙,肃若朝会罗千官。

想见诮杞叱希烈,不忧米罄无晨餐。

曩凭熊轼守此土,浮屠受戒升高坛。

手磨苍珉纪岁月,大书深刻期不刓。

至今父老见必拜,尚馀堕泪碑斓斑。

争摹墨本走四海,购求不惜千金殚。

挂之虚堂拂尘壁,凛然六月阴风寒。

岂惟贼臣敛衽避,厉鬼不得神其奸。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题为《游宝应寺分咏古迹探得颜鲁公戒坛碑以坛字为韵》。诗中描绘了颜真卿(鲁公)的书法艺术及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首句“鲁公虹气胸中蟠”,以“虹气”比喻颜真卿胸中蕴含的非凡才气,形象地展现了其卓越的书法天赋。接下来,“发为心画妙笔端”进一步说明颜真卿的书法是其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通过笔端流露出来。

“严如礼乐陈太庙,肃若朝会罗千官”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颜真卿的书法比作庄严的礼乐和肃穆的朝会,强调其作品的庄重与权威性。

“想见诮杞叱希烈,不忧米罄无晨餐”则通过想象颜真卿在创作时的专注与决心,即使面临生活困苦也不为所动,展现出其艺术追求的坚定。

“曩凭熊轼守此土,浮屠受戒升高坛”描述了颜真卿在地方治理中的作为,以及他对于佛教文化的贡献,特别是他在宝应寺建立戒坛的事迹。

“手磨苍珉纪岁月,大书深刻期不刓”说明颜真卿在碑石上刻写文字,记录历史,这些文字历经岁月而不褪色,体现了其作品的持久价值。

“至今父老见必拜,尚馀堕泪碑斑斓”表达了后人对颜真卿作品的敬仰之情,即使在碑文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也难以掩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意。

“争摹墨本走四海,购求不惜千金殚”描绘了颜真卿书法作品在后世广受欢迎,人们不惜代价进行复制和收藏。

“挂之虚堂拂尘壁,凛然六月阴风寒”形容悬挂颜真卿书法作品的场景,即使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庄严与肃穆。

最后,“岂惟贼臣敛衽避,厉鬼不得神其奸”表达了颜真卿书法作品的影响力,不仅震慑了邪恶之人,连鬼神都对其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作品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其在艺术和文化上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寄题黄文昌觞咏亭

门前五柳陶渊明,归卧柴桑呼不醒。

锦官城西杜少陵,醉挹浣花溪水横。

几杖颠倒杯盘倾,似闻殷殷金石声。

乃知达士未忘情,一觞一咏有馀清。

银杯落手新诗成,仰视寥廓鸿冥冥。

富贵于我浮云轻,兴来慎勿骑长鲸。

人言唯君可卿卿。

形式: 古风

送姜和父

掠眼年光洒飞雹,三载从游只如昨。

似闻买船修水来,俄见呼童理归橐。

酸寒自是临川尉,况值凶年群盗作。

干戈陌上玩经史,金鼓声中挹杯杓。

上官喑呜百吏怖,人皆唯唯君谔谔。

此行作邑乱山中,安得校书天禄阁。

归谒黄龙老比邱,乞取囊中万金药。

吾体溃闷假双井,信信致之亦不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赵德甫侍亲淮东

茂陵少年白面郎,手携五弦望八荒。

攲帆侧柁转天末,瞿塘滟滪一苇航。

向来问字识扬子,年未二十如老苍。

林花蜚尽春事了,粲然一笑西山阳。

幅巾相从竟日坐,虚堂扫地焚清香。

人物已共远峰秀,谈辩更与薰风凉。

黄梅雨洗天界净,驱车出门指太行。

朝侯暮烹不足道,人生离别安得常。

丈夫许与重气义,儿女惜别徒惨伤。

观君潇洒负奇气,恐是天厩真乘黄。

愿言待价无速售,世间驵侩皆王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狄朝议

狄公鹗立横清秋,真气端能回万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