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

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

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

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形式: 古风

翻译

蚕和马的大小差异显著,它们的生命能量源自相同的精气。
生物不能同时拥有两种特性,这种衰落是由另一种的存在引发的。
周朝人的习俗有所规定,认为蚕对马有某种影响。
织女星在天上有光辉,现在人们看重蚕丝,视其为财富。

注释

蚕:古代中国的一种昆虫,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
马:一种常见的陆地动物,与蚕形成对比。
精气: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命能量或宇宙元气的概念。
周人:指周朝的古人,这里特指其文化习俗。
祟:迷信中指鬼怪或灾祸,此处可能指影响或诅咒。
织女:神话中的仙女,与纺织有关,象征女性勤劳和智慧。
利:利益,好处,这里指蚕丝带来的经济价值。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蚕与马两种不同生物的描述,探讨了自然界中物种各自的特性和规律。诗人指出,即使是巨细不同的蚕和马,也同样拥有其精华和生命力。这强调了生长的平衡性,不可能出现两者同时过度发展的情况。

接下来的几句引用周代礼仪中的禁忌,说明在古代文化中对某些事物的限制和尊重。这里的“蚕为马之祟”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即对于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应有所节制,不可过度开发。

最后两句则描绘织女星(即牵牛星)的光明,以及现实中人们为了利益而培育多蚕的情形。这既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自然哲思,还透露出其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唐秘书省书目石刻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

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斗行。

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

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

怀素无量元崇名,唐兴百年人文成。

大盗一炬甚秦坑,碑落人间如碎星,埋没草莽荆棘平。

刊刻欲传千万龄,毁灭今与粪壤并。

牧童敲击看火生,铿然清圆犹磬声。

形式: 古风

夏旱

浮云蔽空旱日炽,日酷烧云云散裂。

云怒漏穿未肯去,日光迸射千道血。

蔽天顽狠斗不歇,天工默默无与决。

乘时争胜更苦热,鱼龙戢戢愁海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晋州会上送卫伯绍休官南归

叔宝风流喜高简,非意相干以理遣。

胜日一言能造微,众许冲情去人远。

斑斑气韵见诸孙,秋水神清惊俗眼。

追风逸骥自龙来,照夜灵珠须海产。

结发读书弃人事,南上衡庐宿云巘。

穷源欲探昆崙深,导河犹恨积石浅。

十年业白出石壁,错落青钱宜万选。

长衢骧首向云嘶,千里霜蹄思一展。

辛勤久未脱羁衔,蹀足蚁封嗟踠踠。

去冬怀绶到并州,投鞭三月春风满。

溪边行听踏踏歌,草露忽惊人世短。

地下枯骨不沽名,便弃华簪独恨晚。

寻山高顶白纶巾,寄食但乞青精饭。

醮坛龙虎夜星寒,海峤云霞春洞暖。

忆昔相逢洛水桥,偶来促坐襄陵宴。

半生契阔一日逢,互叹参差不相见。

新鬓早惊蒲柳衰,旧事重论风雨散。

我今渐叹暮骎骎,长卿多病嵇康懒。

肯强尘沙立暝途,逆流理楫厌牵挽。

待君植杖武夷山,南去寻君任双趼。

形式: 古风

乐游原

重冈带南山,起伏波涛惊。

古原枕隑洲,森爽东西横。

阴宿忽自开,秦川一半明。

莫动兴废悲,惟喜禾黍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