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

节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亲。

装添小圃林泉胜,隔尽权门车马尘。

雨浥寒梢香掩冉,月归疏影夜精神。

他年亭下清阴满,谁记当时种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申之移竹数十竿植之后圃增贲幽人之居作诗为谢》。诗中以竹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晚年生活的淡泊宁静。

首联“节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亲”,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一生仰慕竹子的高风亮节,在晚年时偶然与竹相遇,心灵得到了慰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竹子人格化,赋予其高尚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颔联“装添小圃林泉胜,隔尽权门车马尘”,进一步描绘了移竹后小园的变化。竹子的种植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营造出一个远离尘世的静谧空间。这既是对竹子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雨浥寒梢香掩冉,月归疏影夜精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美丽景象。雨后的竹梢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月光下的竹影显得格外清幽,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

尾联“他年亭下清阴满,谁记当时种莳人”,展望未来,想象着多年后亭下竹荫浓密的场景,诗人思考着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一句既是对竹子生长过程的期待,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再蒙自然使君宠和竹诗率尔为谢

画手休誇最逼真,东墙月影画难亲。

常陪翠柏凌寒景,几见夭桃委路尘。

鸣凤引雏来应瑞,箨龙得雨便能神。

双泉异日增幽胜,开盏时时中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然使君连赋竹诗辄复次韵

闲客携觞日对君,岁寒相与独心亲。

栽培野外千竿碧,抖擞胸中万斛尘。

月影临窗如见画,风轮长笋不无神。

使君好事频吟赏,萧洒襟怀似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琼台

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

爽气遥通天际月,沧波不隔海中山。

潮平贾客连樯至,日晚耕牛带犊还。

安得此身生羽翼,便乘风驭叩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庭植家琼山水北小园颇幽胜予顷寓双泉每食罢招邻士杖策访之园有小亭常与客对奕因名坐隐今岁亭侧辄生双竹庭植二子皆卓然有立岂造物者产此以瑞其家庭乎作长句赠之

桃笙涩勒漫成林,并立林亭一径深。

月下竞看双凤影,风来时听二龙吟。

冰霜不改夷齐操,富贵无忘鲁卫心。

寄语园人频爱护,等闲莫遣斧斤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