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章以陈复清为对象,通过描绘其生前居所的景致与生活情态,以及对其品德与影响的赞美,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
首联“吴水东头旧隐村,几株杨柳映柴门”,开篇即勾勒出陈复清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吴水东边的老家,几株杨柳轻拂着简朴的柴门,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暗示了陈复清生活的简朴与与世无争的态度。
颔联“闲中秀句多能办,身后清风凛尚存”,进一步赞扬陈复清在闲暇之余仍能创作出精美的诗句,体现出他的才华横溢。同时,“身后清风凛尚存”一句,借清风不息来象征陈复清高尚品格的永存,表达了对他道德风范的敬仰。
颈联“药圃燕交春径迹,钓沙龙变晚潮痕”,通过描述陈复清园中的景象,如燕子在药圃间穿梭,春日小径留下足迹,以及傍晚时分,钓鱼竿与龙形的鱼儿在潮水中留下痕迹,生动地展现了他生活的自然和谐与情趣盎然,同时也暗含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尾联“亦知埋骨青山久,深入泉台有湛恩”,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陈复清去世后长眠青山的感慨,以及对其深远恩泽的追忆。这里“湛恩”一词,既指深沉的恩惠,也暗含了对陈复清深远影响的肯定,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章通过对陈复清生前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其高尚品质的深情赞颂,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传递了对美好品德的崇尚与追求,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