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和卜彦才韵

尹躬乐不在耕莘,乐在明明以及民。

贪看回头多应错,偶闻变色始知真。

圣贤气象心为大,天地根萌人是仁。

认著濂溪窗草意,自家胸次一般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尹躬的快乐不在于耕种莘田,而在于光明磊落地造福于民。
过分回头看可能会犯错,偶尔听到改变脸色才知道真相。
圣贤的气质在于内心的广大,天地的根源在于人的仁爱。
他领悟到濂溪先生的窗前草木之意,心中自有一片春天。

注释

尹躬:指尹躬本人。
耕莘: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耕作。
明明:光明磊落的样子。
及:惠及。
民:百姓。
回头:回头看。
错:错误。
变色:脸色变化,表示惊讶或感动。
真:真实。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气象:气质、风度。
心:内心。
大:广大。
天地根萌:天地的根本生机。
人是仁:人具有仁爱之心。
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号。
窗草:窗前的草木,象征简朴生活。
胸次:内心深处。
一般春:同样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逢振的作品,名为《峡中和卜彦才韵》。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圣贤之士品德的推崇。

首句“尹躬乐不在耕莘,乐在明明以及民。”表达的是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自己勤劳耕作,而是在于明智且能够惠及百姓的事务。这里的“明明”二字暗示了光明正大的意思。

接着,“贪看回头多应错,偶闻变色始知真。”则描绘了一种对比鲜明的情景,即人们往往在回顾过去时才发现许多错误,而当听到变故或变化时,方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正面貌。这两句诗颇有哲理,提示我们要警醒和反思。

“圣贤气象心为大,天地根萌人是仁。”这一段落中,“圣贤”指的是那些德行高尚的人物,“气象”则是指他们的风范和气质。诗人认为这些人的胸怀宽广,与天地相比也不过如此,而“根萌”一词形容天地生长万物之意,最后一句“人是仁”则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末两句“认著濂溪窗草意,自家胸次一般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濂溪窗下之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那份宁静与和谐就像四季更迭中的每一个春天一样。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情趣,既有对人性美好的一种肯定,也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通过这短短数句,方逢振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8)

方逢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诗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远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贤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朱同点易,先生肯位此中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挽谏坡居士

谏议村中一布衾,幽潜两事最堪称。

瘗骸鬼结来生草,削发僧然后夜灯。

螭篆凄凉嗟老钝,薤章鸣咽动亲朋。

羡公有子能如此,多少英雄叫不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毛伯玉以六月廿七日来访是年天不雨梅亢热异常书数韵述怀且以赠之

伯玉不我过,过我必六月。

老天雨不梅,五行一乃绝。

亢离单用事,赤乌赤如血。

人寰何罪辜,几欲炮烙杀。

左手解衣襟,右手不停箑。

脱帽无奈何,而况可腰折。

西望禽鬼焦,东望金鱼涸。

前山牛眠洿,亦复如火发。

相携将安之,只合坐论说。

伯玉老先辈,家传洞林诀。

谈辩管郭雄,五鬼皆避易。

借君铁拄杖,蹴踏六月雪。

为我买雪山,斲冰作天穴。

形式: 古风

示湖田庵僧

千里渴骥奔横川,万松滴翠蜿蜒盘。

我来庐墓分一龛,纸窗摇动卓锡泉。

铸钟?鼓买祭田,云冠雪衲聊结缘。

昆崙石壁蛟龙渊,呵禁守护灵物专。

六根五蕴洗不蠲,山鬼不肯降太颠。

内热正坐饥火煎,睡蛇灭尽方安眠。

君不见沩山禅,刚把铁牛鼻孔穿。

犯人禾稼痛挞鞭,常见迥迥在我前。

又不见高公嵬,天遣妖魔下玉軿。

试我楞壁坚,不知死灰无复燃。

我游诸方三十年,出入无界参人天。

不羡翚飞绀碧捐金钱,不羡高堂会食罗大千,只羡当年开山祖师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