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与感慨。首联“巡檐常恨卷帘迟,憔悴何堪瘦影披”中,“巡檐”与“卷帘”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频繁关注与渴望一睹其真容的心情。“常恨卷帘迟”则流露出诗人因未能及时欣赏到梅花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憔悴何堪瘦影披”,通过“憔悴”和“瘦影”两个词,生动地刻画出梅花在冬日里凋零、瘦弱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颔联“月地招魂争剪纸,风天解佩拟征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招魂的使者和解佩的佳人,形象地展现了梅花在月夜和风天中的美丽与哀愁,仿佛在招引着人们的心魂,又如同佳人在风中轻解佩带,引人遐想。
颈联“遽怀归思怜春老,半为离情减旧姿”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诗人因梅花的凋零而生出归乡的思绪,感叹春天的流逝,同时也有离别之情让梅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一联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尾联“檀板金樽都寂寞,只余残雪伴来宜”以“檀板金樽”象征宴会的热闹与欢乐,与前文的凄美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当前情境的孤寂与冷清。最后,诗人以“残雪”作为陪伴,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内心孤独状态的隐喻,表达了在繁华过后,唯有孤独相伴的无奈与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