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

长江万里岷蜀来,彭蠡派汇天南回。

巨川交叉束宇宙,庐山握纽真雄哉。

左揽江流蜿蜒如鞶带,右衔湖影滟潋如螺杯。

揽带衔杯昂钜首,俯视古今王侯将相,无异蜉蝣与尘埃。

昔年我登日观峰,秦皇汉武如梦中。

往者又登天子鄣,轩辕炼丹无乃妄。

又曾一登太室颠,北邙漠漠迷林泉。

无如此老蟠踞襟带互天下,我今直上睥睨目欲无全天。

初登一峰峰犹迩,十步九折举堪趾。

二峰初登峰削成,老猿却步狙公惊。

中峰才上见全楚,九点齐烟何处所。

谢朓惊人不足夸,灵均欲问将无语。

君不见千牙万戟蹲舞跪立群少年,拥卫老人支颐兀坐历瞬黄农虞夏忽没焉。

入海空闻不死药,山头一息长绵绵。

云衣千族绚异彩,流泉百道华池在。

乌兔长供无尽镫,举头把臂苍苍宰。

庐山面目是耶非,百转千回非所思。

纵饶笔底庐山句,不是当前面目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叶燮的《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描绘了长江与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登山过程中的感受。首联以长江源头和彭蠡湖的汇聚,展现地理的宏阔;接着通过比喻,形容庐山犹如巨川交叉的纽带,雄伟壮观。诗人左揽江流,右衔湖光,自比为巨人,俯瞰历史人物显得渺小。

诗人通过登山的经历,将自己比作古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等,暗示历史的短暂。他感叹自己曾多次攀登名山,如日观峰、天子鄣、太室山,但最终认为庐山的雄伟才是真正的瞩目所在。在登山过程中,诗人体验到步步艰难,但视野逐渐开阔,从一峰至中峰,景色各异,令人惊叹。

最后,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以千牙万戟的舞者和老人的形象,寓言生命如梦幻泡影。他登上庐山之巅,感叹庐山的变幻莫测,即使写下再多诗句,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真实面貌。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景,又有哲理之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

收录诗词(27)

叶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嘉兴籍。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 字:星期
  • 号:巳畦
  • 籍贯:江苏吴江
  • 生卒年:1627—1702

相关古诗词

答林西仲

著作穷愁寄此生,风波悟得死生情。

也知李广功名薄,不为虞翻骨相清。

绣岭斜阳伤立马,断桥斗酒怅闻莺。

明朝解缆遥天际,别馆琼花好听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京口作

朔风动地大江鸣,犹说南徐北府兵。

铁锁几人筹异代,布衣终古悔成名。

江山无限渔樵计,木叶频惊关塞情。

试上高楼凭四望,不禁泪下愧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杨花

小蛮腰瘦不胜情,断粉飘云殢舞裀。

莫使漫天飞不住,楼中尚有未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循北山历虎跑登南高峰

壁峭悟径穷,岩开忘蹊转。

杂篁修涧鸣,幽葩石栈展。

逶迤不知疲,曲折互迎遣。

啾啾鹍鸡音,呦呦麇麚纂。

朝曦跃重湖,晶光凌绝巘。

谷窅响易哀,林委指靡显。

迅瀑激木末,笙镛互流衍。

穷瀛揽带间,悬象措掌辨。

轻举谅爽期,沈忧藉暂免。

知音贻同怀,良贶岂云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