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题李中丞樊川别墅

心知受恩地,到此亦裴回。

上路移时立,中轩隔宿来。

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

无限成蹊树,花多向客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心中明白这是受人恩惠的地方,到这里也徘徊不前。
踏上旅程,我站立许久,车子停在中轩,隔夜才抵达。
河流的光芒映照着池塘和小洲,寺庙的倒影环绕着楼阁。
无数树木沿着小径生长,花开得繁多,仿佛专门为了迎接客人。

注释

心知:心里明白。
受恩地:受到恩惠的地方。
裴回:徘徊。
上路:开始旅程。
移时立:停留一段时间。
中轩:车中的座位。
隔宿:隔夜。
川光:河流的光芒。
沼沚:池塘和小洲。
寺影:寺庙的倒影。
楼台:楼阁。
成蹊树:沿路的树木。
向客开:向着客人开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色,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心知受恩地,到此亦裴回”两句,诗人感怀于心,知道这片土地是接受恩赐之处,至此也要返回,这里的“裴回”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离职回家,暗示着对这一刻的珍视。

接着,“上路移时立,中轩隔宿来”两句,诗人描绘了行走在春日的道路上,时间随脚步移动,而车轴间隔夜晚的旅途,这里的“时立”和“宿来”生动传达了行走中的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再下来,“川光通沼沚,寺影带楼台”两句,更是将春日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水光与山色交织,形成一片片的波光,而远处的寺庙则和高低不等的楼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无限成蹊树,花多向客开”两句,则是对春日景色最具象征性的描绘。树木繁茂,无边际地延伸,而花朵则似乎在迎接过往的旅人,这里的“蹊树”和“向客开”都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热情好客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99)

项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迁
  • 籍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

相关古诗词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

相知皆是旧,每恨独游频。

幸此同芳夕,宁辞倒醉身。

灯光遥映烛,萼粉暗飘茵。

明月分归骑,重来更几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荆州夜与友亲相遇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似期。

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辞。

坐永神凝梦,愁繁鬓欲丝。

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下第归襄阳

失意已春残,归愁与别难。

山分关路细,江绕夜城寒。

草色连晴坂,鼍声离晓滩。

差池是秋赋,何以暂怀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友人之永嘉

长贫知不易,去计拟何逃。

相对人愁别,经过几处劳。

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

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